吉翔以清军势大难敌为由,竭力主张向广西逃难。镇守广州的两广总督杜永
和请求不要轻易移跸,以免导致广东各地人心瓦解。朱由榔犹豫不决,派刘
远生和金堡去广州解释逃往广西的必要性。刘远生等乘轻舸从乱军之中到达
① 南赣巡抚刘武元“为飞报官兵奋勇夺关,大败广贼,三路进剿,擒渠扫穴,异常奇捷事”揭帖残件,见
《明清档案》第十册,A10—177 号;同件又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五三页。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记:六月“武陟伯阎可义卒于南雄。”据上引清方档案可知系时有误。
③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卷四。钱秉镫《藏山阁诗存》卷十二《行朝集》《梧州杂诗》注云:“初,
罗承耀不肯出镇,当事重贿之,乃行。本与永和同出惠国部下,故不受节制。”
① 顺治七年正月清南赣等处巡抚刘武元“为恭报大兵抵赣进广日期并恢复南雄大捷仰慰圣怀事”揭帖,见
《明清档案》第十一册,A11—82 号。
② 乾隆十八年《南雄府志》卷十六《杂志》。按,府志记清军破南雄为十二月三十日夜间;《平南王元功
垂范》卷上亦作“冬十二月晦攻南雄,克之”。上引南赣巡抚刘武元奏疏内云二十九日攻克南雄旧城,次
日攻克新城。但府志记清军入城后大肆屠戮,除上引卷十六所记外,卷十七《编年》也说:“大清平、靖
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元功垂范》却胡说什么“民间妇子查发其家,安堵无犯”,真是
恬不知耻!
③ 《明清档案》第十二册,A12—59 号。
广州,向杜永和等人说明朝廷意图。杜永和深知朱由榔胆小怕死,又不便阻
止。刘远生回到肇庆向永历帝奏言:“永和奉诏,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
涕泣为臣言:‘上西去,则竟弃广东,付之还囗(虏),诸忠义士随成栋反
正者,亦付之还囗(虏),令其杀戮。为皇上画此谋者,亦何其惨也!’臣
闻其言,恻然无以对。今或请两宫(指两位皇太后)暂移梧州,而车驾暂留,
号召援兵。永和他日之必不敢阻驾,臣请以首领任之。”①优柔寡断的永历帝
听了刘远生的婉转陈言,也想暂且留在肇庆观察一下形势的发展。可是,太
监夏国祥却迫不及待地用步辇把慈圣皇太后抬到行宫门外,以太后懿旨名义
催促朱由榔上船逃往广西梧州。桂林留守大学士瞿式耜获悉朝廷逃离肇庆
后,也大不以为然。他在永历四年(1650)二月十三日奏疏中说:“端州(即
肇庆)为皇上发祥之地,忍弃而不顾乎?且东失则西孤,又万分不容不兼顾
者乎?”②尽管清军离肇庆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广东、广西的实权大臣又都反
对朱由榔的播迁,但无济于事,朱由榔仍在正月初八日登舟,“百官仓皇就
道。粤东人皆奔回,惟辅臣士俊独坐阁中不去。上念其年且九十,不能从行,
敕令回籍,俟乱定再召,乃去。”二月初一日,朱由榔到达梧州,“驻跸水
殿”③。
皇帝带头逃窜,给广东士民的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朱由榔命“马吉翔
改兵部尚书,督守肇庆,曹煜升尚书,与李元胤并留督”④。此后又命广西的
庆国公陈邦傅、忠贞营刘国俊等部东援。兵力虽多,却由于缺乏核心指挥,
各部不仅观望不前,而且互相牵制,甚至自相残杀,致使入粤清军得以顺利
地完成进攻广州的部署。
正月二十七日,尚可喜、耿继茂统军由韶州南下,二十九日到达英德县。
在该地分兵一支由总兵许尔显、副将江定国带领由水路攻取广州门户清远
县。三月初四日尚、耿主力进至丛化县,明知县季奕声投降。初六日尚、耿
所部即推进到广州郊外。明两广总督杜永和严词拒绝尚、耿的招降,据城坚
守。初九日晨,清军抬着梯子进攻广州北城,在守军顽强抵抗下大败而回。
尚可喜见广州守御坚固,城中明军实力尚强,如果一味硬攻势必损兵折将。
于是,他同耿继茂等商议改变战略,决定采取扫清外围,加紧铸造大炮等措
施,为最后拿下广州创造条件。尚可喜一面命官兵抓伕在广州城的北、东、
西三面挖壕围困,一面招降广东沿海的所谓“积年大寇红旗水师”,控制南
面海口。四月二十六日,“红旗水师”总兵梁标相、刘龙胜、徐国隆带领战
船一百二十五只,焚劫杜永和部水师船艘,剃发投降清朝,停泊于广州城外
的东、西二洲①。为了加强水上兵力,尚可喜还命总兵许尔显、中军盛登科等
监督增造船只一百一十九艘,到九月十八日才完工,同时召募水兵二千二百
名,会同“红旗水师”控扼广州水域,与陆上清军形成“犄角之势”。尚可
① 以上参见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七《刘远生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