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第二四三页。张煌言诗文也提到他再到舟山时所见荒凉情景和张名振墓被清军所毁等情况,见《张
苍水集》。
③ 海外散人《榕城纪闻》记:顺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海兵破闽安镇,陆路由古岭,水路由大江。十九
日掠鼓山下各村及东北一带,乡村俱焚。二十一日掠南台至洪塘,皆焚烧无遗。..围城之中(指被围之
福州),百姓皆分垛守御,灯火器械,各令自备。至二十七日始退,据闽安镇,..”
① 顺治十四年九月浙江福建总督李率泰“为闽安攻克大捷”事揭帖,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第二二三
—二三五页。
② 觉罗阿克善在郑方文献中写作阿克商。杨英《先王实录》第一四三页记为陈蟒所杀;江日升《台湾外纪》
与阮旻锡《海上见闻录》说是甘辉所杀。《满汉名臣传》卷九、《清史稿》卷二四二本传中都说他在顺治
十四年福建罗源战役中阵亡;鄂尔泰编《八旗通志》卷一五○本传中却说阿克善在此战役中击败郑成功军,
“斩获甚众”,顺治十七年还跟随定西将军爱星阿进军云南,入缅甸阿娃(阿瓦)城,“获伪桂王(永历
帝)以归”,恐误。
谦及部下官兵全部处斩①。此外来降的尚有官弁一百二十一名、兵丁二千六百
四十八人。闽安战役以清军获胜告终,不仅解除了省会福州的威胁,而且歼
灭郑军五六千人。
关于郑成功的封爵,是南明史上比较费解的问题之一。导致后来史学家
困惑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郑成功的幕僚人物在追记郑成功事迹时往
往用后来更高的爵位叙述他早期的活动(这种情况现代也屡见不鲜);另一
原因是永历朝廷偏处云贵,郑成功等局促于东南沿海地区,中间为清统治区,
朝廷决定加封官爵、铸造印章、撰写诰敕需要一段时间,而使者转辗于道,
迂回陆路海上,动辄数月,殊非易事。因此从朝廷决定加封到使者开读诏书、
颁发敕印,在时间上必有一个相当长的间隔,部分史籍记载上的差异即由此
而来。
郑成功在隆武时期已封忠孝伯,但他自己极少用这一爵位发布文告,原
因是隆武朝廷和鲁监国封了一批公、侯、伯爵,郑成功看不上眼,他宁可用
赐姓、招讨大将军名义显示自己的独特地位。《小腆纪年》记永历二年(1648)
十月永历朝廷加封郑成功为威远侯,永历三年(1649)七月封广平公①。威远
侯事不大清楚,封广平公的记载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同书记载永历七年
(1653)六月,封郑成功为漳国公②。自1648 年到1653 年,郑成功的势力有
很大发展,连李定国第一次进攻广东(1653)时也对郑氏寄予厚望,永历朝
廷不可能仅仅在同等爵位上改封。永历七年晋封漳国公有可靠文献证实,在
陈乃乾、陈洙纂《明徐闇公先生孚远年谱》内收有永历八年颁发给徐孚远的
诏书,其中就明确称郑成功为“漳国勋臣”,证实了在这以前永历朝廷曾封
郑成功为漳国公。郑成功大约由于上述原因,似乎从未用过这个头衔。直到
永历十一年九月,朱由榔已迁入云南昆明之后,才决定进封郑成功为延平王,
制作印敕完备后,派漳平伯周金汤等为使者取道广西、广东,航海至厦门,
行册封礼。周金汤等到达厦门已经是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顺治十五年)。
现将《敕封延平王诰》转录于下:
克叙彝伦,首重君臣之义。有功世道,在严夷夏之防。盖天地之常经,实邦家之良
翰。尔漳国公赐姓忠猷恺掣,壮略沉雄。方闽浙之飞尘,痛长汀之鸣镝,登舟洒泣,联袍
泽以同仇,啮臂盟心,谢辰昏于异域。而乃戈船浪泊,转战十年,蜡表兴元,间行万里,
绝燕山之伪款,覆虎穴之名酋,作砥柱于东南,繁遗民以弁冕,弘勋有奕,苦节弥贞,惟
移忠以作孝,斯为大孝,盖忘家而许国,乃克承家铭。具金石之诚,式重河山之誓。是用
①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第三七○页。按,该书云:“逆贼伪镇南将
军陈斌率沈奇镇伪总兵陆钱及其属下来降,..均杀之。”“沈奇镇伪总兵陆钱”系“神器镇卢谦”之误
译。杨英《先王实录》记,“守罗星塔护卫前镇陈斌、神器镇卢谦俱被获逮去,不屈,杀之”(见福建人
民出版社1981 年陈碧笙校注本第一六○页)。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四记:“陈斌等死守罗星塔待援。总
兵施琅遣人招斌。斌率卢谦等剃发投诚,全师至福州。泰(指李率泰)令大厅按册内花名领赏,五人一队,
从东辕门入,由西辕门出,即收其器械,枭首千有余人,斩讫,方收斌与谦等并杀之。”(见福建人民出
版社1983 年版一三七—一三八页)。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三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