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联系到沐天波同那嵩联姻,似应在入缅以前或入缅之初联络尚未中断之时。那嵩之弟那■一作那岱,
康熙十二年《石屏州志》卷十三,《志补》云:“石屏西接元江,元江土府那氏,或云侬智高之党,有那
天福者颇知读书,子三人,曰嵩、曰岱、曰仑。天福死,嵩袭职。”
③ 康熙十二年《石屏州志》卷一《沿革》附《造乱事略》记:“顺治十六年二月投诚将军高应凤驻石屏,
兵丁扰民,署知州郑相每钳制之,因结怨。应凤忽撤兵北梅箐坡,次早遣数十骑突入州治,杀郑知州于仪
门外,遂叛去。”
①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户部题本。
② 康熙十二年《石屏州志》卷一《沿革》记:顺治“十六年废弁许名臣自投诚归,移住马板龙,潜怀异志,
遂伪造令牌,撤去驻防兵丁,因逐(石屏)知州文国珍据州城。亲王(吴三桂)统兵到临安,乃奔入元江。”
也分兵进攻蒙自等地,一时昆明以南迤东各地纷纷响应。当时,清军虽占领
了云南主要地区,统治并不稳固。不仅李定国、白文选等南明主力尚在,一
些边远地区仍在明朝将领占领之下。经略洪承畴、平西王吴三桂、信郡王多
尼等惟恐元江举事将在各地引起连锁反应,决定集中兵力迅速平定元江。他
们经过会商后,决定由多尼和固山额真宜尔德带领在滇满军一半留守昆明,
固山额真卓罗带领另一半满军同吴三桂部于九月二十一日由昆明出发,经通
海县往征元江③。二十六日,清军进抵曲江驿,许名臣和龙赞扬撤回元江。十
月初一日,清军重占石屏州;初九日到达元江,凭借优势兵力将该城包围。
那嵩虽曾派兵出城劫营,被清军击退。吴三桂命降将杨威到城下喊话,声称
那嵩只要将高应凤、许名臣缚献,就可以仍旧当元江府土知府。许名臣见清
军势大难敌,要求那嵩接受清方要求把自己交给清军处置,换取元江军民的
安全。那嵩毅然回答道:“吾三人共事,岂以生死易心乎?”拒绝了吴三桂
的要求。吴三桂见那嵩矢志不移,又写信用箭射入明军营中,号召元江军民
捆绑那嵩出降,否则屠城。那嵩针锋相对地射书城外,“备列三桂入关以来
罪状,且署其衔曰: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拆。”①吴三桂恼羞成怒,挥军奋力
强攻,元江城破。那嵩、那焘父子合家登楼自焚,那嵩、许名臣等自杀,高
应凤、孙应斗等被俘②。
那嵩、高应凤、许名臣等人在元江领导的抗清虽然是响应李定国的号召
而发动的,在具体行动上却没有同定国商量。起事前,高应凤曾建议派人约
李定国移兵北上永昌府,等吴三桂主力西进时,迤东各路义军乘虚直捣昆明,
使吴三桂等部清军腹背受敌,可收全胜。这一合理建议未被那嵩采纳。元江
起事时,李定国部驻于孟艮,遭到当地土司的堵截,为了使自己有个立足之
地,他被迫把兵力用于平定地方。元江反清的消息传来时,他深为惋惜,顿
足叹息说:“何不稍待耶!”③元江地区的反清斗争由于孤立无援遂告失败④。
那嵩、许名臣等人的起事,是在整个形势逆转,许多明军将领先后倒戈降清
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面对强敌奋勇拼搏至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实在难能可
贵。
在元江反清运动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之后,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还多次
举兵反清。贵州在1660 年(顺治十七年)九月有郑成功派来的使者吕弘■联
络水西权时泰、贺鼎等谋攻贵阳;十一月有马乃土司龙吉兆、龙吉祥、龙吉
佐“负固弄兵,遥为李定国声援”;1661 年九月有刘鼎举兵反清包围定番州
①;1662 年(康熙元年)有南京人常金印(据说是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
同丁调鼎、倪生龙来到贵州水西,扬言“海上已立新君,国号平顺;晋王李
③ 康熙三十年《通海县志》卷一《沿革事考》记:顺治十六年“九月,元江土官那嵩、伪总兵许名臣暗通
定国,叛。平西王总师由通海讨平之。”参见刘健《庭闻录》卷三。顺治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经略洪承畴
揭帖可资参证,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第四五八页。
①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②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③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④ 道光六年《元江府志》卷二《兵防·师旅考附》记:“本朝顺治十六年大师平滇,土酋那嵩与伪总兵高
应凤、许名臣暗通李定国叛,官兵讨平之,改土设流。”
① 康熙三十一年《贵州通志》卷五《大事记》。
定国尚在,谕令起兵”②,水西宣慰司安坤、原明匡国公皮熊都参预密谋。1664
年(康熙三年)正月,安坤聚众数万,以其叔安如鼎为总统,常金印自称荡
鲁(虏)大将军湘平伯,制造印敕旗纛、给散纛付,“勾聚陈凤麟、高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