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两名使者找寻缅甸地方官通知这次明军入缅只是为了接回永历皇帝。不料
使者在途中被缅人杀害。白文选又派十名骑兵前往说明情由,又遭到缅兵击
杀。当时缅甸官员有一种错觉,以为南明皇帝入境避难,明朝的军队大概剩
下的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已经不堪一击。他们看到白文选军中有不少马匹,
就派出一二百骑闯入明军营中抢马。白文选大为震怒,下令整顿兵马,立即
反击。缅方抢马的士卒被文选部下兵将追到河边,纷纷溺水而死。缅军主力
(据文献说有“数十万”,可能失之夸张)在江对岸列阵,准备迎战。白文
选命令部下士卒砍伐树木编造筏排,渡江作战。缅军自恃人多势众,对南明
军队看不上眼,主事大臣变牙简说:“汉人无状,然亦不多,须俟其尽渡,
然后扼而尽歼诸江中可也。”①文选兵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
兵,文选在对岸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
明军占领滩头前进基地后,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被杀
伤兵据说在万人以上。缅甸当局这才知道明军强劲,收兵入城据守。白文选
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缅甸官员质问朱由
榔:“尔到我家避难,云何杀我地方?”永历帝并不知道白文选率兵前来接
驾的详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马,得敕谕自然退去。”①随即派官员赍带
敕令命明将退兵。缅甸当局惟恐永历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了解对方情
形和缅甸态度,不让永历官员出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文选
叩头接受敕文,当天就下令退兵。
四月间,明将广昌侯高文贵、怀仁侯吴子圣也率领一支兵马入缅迎驾,
但他们所取的道路同白文选不一样,大致上就是永历帝入缅的路线。高文贵、
吴子圣的军队遭到缅甸当局阻止,他们自以为并没有侵占缅甸领土的意思,
不过接出永历君臣罢了。于是,决心动武,杀入蛮莫。缅军抵敌不住,又逼
迫永历帝发敕谕责令高、吴退兵。朱由榔一味迁就,派吏部郎杨生芳、锦衣
卫丁调鼎前往敕令二将退兵。高文贵、吴子圣接到谕旨后被迫从布岭退兵;
文贵忧愤于心,不久病死;而杨生芳、丁调鼎回到流亡小朝廷后,竟以退兵
有功,“升秩有差”②。永历皇帝甚至在马吉翔和太监李国泰的怂恿下发出敕
① 刘■《狩缅纪事》。
① 《狩缅纪事》。
② 《狩缅纪事》。
令给缅甸各守关隘官员说:“朕已航闽,后有各营官兵来,可奋力剿歼”,
借以换取缅甸当局的欢心①。
当时,李定国、白文选部活动于滇缅边境一带,同据守福建海岛的郑成
功、张煌言部等拥明势力还断断续续保持着秘密联系②,当然知道永历帝仍在
缅甸,并未“航闽”。因此,仍然不断地派遣使者甚至出兵迎接永历君臣。
1660 年(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白文选率领兵马一直推进到缅甸都城
阿瓦附近,九月间永历朝廷收到晋王李定国迎驾疏和致廷臣书,其中写道:
“前此三十余疏,未知得达否?今此缅王相约,何地交递?而诸公只顾在内
安乐,全不关切出险一事,奈何?奈何?”③缅甸当局又要求永历帝发敕书退
兵,明军等候多日,不得要领,只好拔营而回。
1661 年(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巩昌王白文选托缅
甸人秘密送上奏疏说:“臣所以不敢连破缅者,恐缅未破而害先及于皇上尔!
为今之计,令多方委蛇,使缅送驾出来为稳著。”朱由榔当时在缅甸的日子
已经相当不好过了,在玺书中恳切地盼望李定国、白文选能够迎驾成功。过
了五六天,缅甸百姓传说白文选已经在七十里外搭浮桥准备渡江来救出永历
君臣。不料几天以后消息传来缅军已把浮桥蔑缆砍断,明军无法渡河,最后
一次挽救永历朝廷的入缅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这年三月间,沐天波见缅甸
当局派兵看守永历君臣,知道情况不妙,同原属晋王的总兵王启隆商议,歃
血定谋组织敢死志士数十人杀掉马吉翔、李国泰,保护太子突围投奔李定国、
白文选的队伍。这一密谋很快被马吉翔、李国泰察觉,他们谎奏永历帝说,
沐天波、王启隆私下勾结缅甸准备谋害皇室。朱由榔没有弄清情况,就下令
把沐天波的家丁李成、王启隆的家丁何爱各付其主立即处死。沐天波,王启
隆虽未因此遇害,他们为了挽救明室的最后一片苦心却化作了泡影。
在这以后,还有黎维祚充当在缅的永历帝与在边境地区的李定国等营的
秘密使者,作迎驾出缅的最后努力。黎维祚曾经任职永历朝廷,朱由榔进入
缅甸以后,诸将分别率领部下士众转入边境土司管辖区。在势同瓦解的情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