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或不至损害本公司利益,对国姓爷自向中国人课税并无异议。”郑成
功对此表示满意,双方贸易重新开放②。1659 年,何斌被控告勾结郑氏集团,
② 同上书,第一一六页。
③ 同上书,第九十六页。
④ C.E.S.《被忽视的福摩萨》,引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一二四页。
① 连横《台湾通史》卷一《开辟记》云:永历“十一年,甲螺郭怀一集同志,欲逐荷人,事泄被戮。怀一
在台开垦,家富尚义,多结纳,因愤荷人之虐,思歼灭之。九月朔,集其党,醉以酒,激之曰:‘诸君为
红毛所虐,不久皆相率而死。然死等耳,计不如一战。战而胜,台湾我有也,否则亦一死。惟诸君图之!’
众皆愤激欲动。初七夜伏兵于外,放火焚市街。居民大扰,屠荷人,乘势迫城。城兵少,不足守,急报热
兰遮,荷将富尔马率兵一百二十名来援,击退之。又集归附土番,合兵进击,大战于大湖。郭军又败,死
者约四千。是役华人诛夷者千数百人。”按,连横所记多可参考。但郭怀一起义在公元1652 年,连氏记于
永历十一年(1657),系时有误。
① 沈光文《台湾赋》,出处见前引。
② 引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二四○页。按何斌代郑氏集团在台湾征税事荷方记载有不同说法。
杨英《先王实录》记:1657 年“六月,藩驾驻思明州。台湾红夷酋长揆一遣通事何廷斌至思明启藩,年愿
私自征税,被剥夺一切职务,并处以苛重的罚款。他负债累累,难以存身,
逃至厦门投向郑成功,建议出兵收复台湾。据说,何斌逃离台湾之前曾经暗
中派人测量了进入大员湾的鹿耳门水道,到达厦门以后向郑成功献上了一份
秘密地图,标明船舰如何航行才能绕过荷兰炮台在鹿耳门登陆。何斌自告奋
勇充当向导,无疑对郑成功率兵复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某些史著过分
夸张了何斌的作用,似乎没有他出谋划策,郑成功就下不了决心,复台之举
也许不会发生。这是由于不了解郑氏集团同台湾的密切关系而产生的一种误
解。从郑芝龙开始,郑氏集团就在台湾建立了包括贸易在内的多种联系,其
中一种说法是郑芝龙曾经组织了大量移民赴台垦荒。郑成功起兵后,他管辖
下的商船经常往来于台湾海峡,他手下的户官郑泰还在台湾置有产业。被认
为是荷兰末任台湾长官揆一的著作中说得很清楚:“其实许多中国居民对公
司的情况同何斌一样熟悉”;“国姓爷已经雇到三百名非常熟悉福摩萨海岸
的领航员”①。揆一固然有为自己辩护的意思,但大量商船经常往来于双方之
间证明他说的是事实。真正促使郑成功下决心收复台湾的因素只有两个,一
是他需要一块足以解决几十万兵员的粮饷物资供应的后方基地;二是他根据
各种渠道(包括何斌提供的情况)获悉荷方在台湾的兵力部署情况,做到心
中有数,战则必胜。箭已经搭在弦上,正如俗语所说:“万事俱备,只欠东
风。”郑成功翘首以待,一旦适宜的季节风来临,他的舰队就将破浪前进,
向预定的目标驶去。
纳贡,和港通商,并陈外国宝物。许之。因先年我洋船到彼,红夷每多留难,本藩遂刻示传令各港澳并东
西夷国州府,不准到台湾通商。由是禁绝两年,船只不通,货物涌贵,夷多病疫。至是令廷斌求通,年输
银五千两、箭柸十万枝、硫磺千担,遂许通商。”和荷方记载可互相印证补充。
① 《被忽视的福摩萨》,引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一二七页、第一三四页。
第二节 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为人志大才雄,遇事独断于心,具有极其坚毅的性格。在决策收
复台湾问题上又一次显示了他的这种性格特征。
在进攻南京战役失败以后,郑成功把目光转向了台湾。1659 年(顺治十
六年,永历十三年)十二月,“议遣前提督黄廷、户官郑泰督率援剿前镇(戴
捷)、仁武镇(康邦彦)往平台湾,安顿将领官兵家眷”①。次年正月,达素
统领清军入闽,郑成功为集中兵力迎战,不得不暂时推迟这次军事行动。击
败达素调集的各路清军之后,郑成功加紧了复台的准备工作。1660 年冬,他
派出大批军队到广东潮州沿海地区筹集粮食。次年正月,他在厦门传令大修
船只,听令出征。召集诸将举行秘密会议,训话道:“天未厌乱,闰位犹在,
使我南都之势,顿成瓦解之形。去年虽胜达虏(指达素军)一阵,伪朝(指
清朝)未必遽肯悔战,则我之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顿。前年何廷斌所进台
湾一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鳞集,所优为
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