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金陵佳丽之区,六朝风流之地,可供清谈坐啸耶?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
屋之下。臣诚不知所终矣。”②弘光朝廷的苟且偷安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一旦清兵南下立刻土崩瓦解,就是毫不奇怪的事了。
② 乾隆十八年《郾城县志》卷十五,人物,《李发愚传》。
① 李清《南渡录》卷一。
② 陈子龙《兵垣奏议》《恢复有机疏》。按,疏尾有崇祯十七年七月二十日奉旨,可知上疏在这以前;谈
迁《国榷》卷一百二载于八月十八日,误。
第六节 清廷对大顺和南明用兵策略的变化
顺治元年十月,清军不仅占领了畿辅地区,还接管了山东。十月初三日,
叶臣等部清军攻克山西省会太原,大顺军守将陈永福突围逃走①,山西大部分
地区归附了清廷。当时,河南省的局势相当混乱,大顺军已撤到豫西,其他
地区大抵处于军阀(如驻睢州总兵许定国)、土匪(如李际遇、刘洪起、李
好)的控制之下;弘光朝廷虽然任命了总督、巡抚、巡按,但只是虚有其名,
根本行使不了管辖权。
由于弘光朝廷的一味退缩,惟恐出兵山东、河南将影响北使议和,清廷
乘机站稳了脚根。十月间,多尔衮决策分兵两路征服全国。具体部署是:一
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统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内
蒙古进攻陕北,得手后向南推进,摧毁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顺政权;另一路由
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率领南下,消灭弘光朝廷。十
月二十四日,清廷檄谕河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广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
等曰:“尔南方诸臣当明国崇祯皇帝遭流贼之难,陵阙焚毁,国破家亡,不
遣一兵,不发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及我兵进剿,流贼西奔,尔南方尚
未知京师确信,又无遗诏,擅立福王,其罪二。流贼为尔大仇,不思征讨,
而诸将各自拥众,扰害良民,自生反侧,以启兵端,其罪三。惟此三罪,天
下所共愤,王法所不赦。用是恭承天命,爱整六师,问罪征讨。..若福王
悔悟前非,自投军前,当释其前罪,与明国诸王一体优待..。”②显然,这
道檄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它完全否定了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明确宣布
要对南明动武。
鉴于当时弘光朝廷的腐败和内部纷争,确实很难指望它组织有效的防
御。然而,就多尔衮的战略部署而言,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清廷除了留下
少数兵马驻防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外,主要的兵力同时投向西面、南面两个方
向,两路大军势必越走越远,呼应不灵。阿济格西征时已经把宣府、大同两
镇降兵尽调随征,“搜括无遗”,总兵力也只达到八万人。①而大顺军在山海
关战役中是在同吴三桂部激战了两天之后才被清军主力击败的,兵力收缩到
陕西一带迎战阿济格一路兵马,胜负还是个未知数。迹象表明,当时李自成
已经得到了清军将进犯陕北的情报,在陕北地区镇守延安的有大顺政权所封
毫侯李过(改名李锦),镇守榆林的是高一功,他们都是李自成的亲信,兵
力相当可观。李自成计划在陕北打一个大胜仗,狠煞清军威风。因此,亲自
率领大批精兵猛将由西安源源北上。《洛川县志》记载:“自成遣其部伪侯
刘、贺、辜、高等来援。已而,自成亲至,率伪汝侯刘宗敏踞洛浃旬。”②
《白水县志》也记载:“清顺治元年冬十二月,贼闯自同州逾白(水),北
① 康熙二十一年《阳曲县志》卷十三《丛纪》。有的史著误记陈永福在为大顺政权守太原时阵亡,但清方
奏报及地方志中都记载城破时陈永福逃走。《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第六十九页记,顺治二
年六月太原府推官报告,“流贼陈总兵官被败遁走时”,太原府附郭阳曲县令曾乘乱窃取大批银、米。
② 《清世祖实录》卷十。
① 顺治元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宣大总督吴孳昌启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② 康熙六年《洛川县志》卷上五之赋《杂志》附。按,文中“伪侯刘”当指磁侯刘芳亮,贺、辜、高等难
以确定为何人。
趋延安逆战。未几,复自延安逾白(水)趋同(州)。”③这两条材料证明,
在甲申之冬,李自成统领西安地区的大顺军主力取道同州(今陕西大荔县)、
白水,一直进到洛川,离延安已经不远了。如果清方战略计划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李自成、刘宗敏指挥大顺军主力和李过、高一功部陕北驻军同阿济格
部清军决战,胜负尚在未定之天。阿济格部一旦战败,大顺军势必乘胜追击,
华北局势就将改观。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清廷改变了多铎部的进军方向,原因是驻守山
西平阳(今临汾)和河南西部的大顺军向河南怀庆地区发动了反攻,并且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