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情节全部错误。由此可见,《明史》在清代推为信史,实则谬误甚多。
① 《清世祖实录》卷十二。
② 《清世祖实录》卷十四。
把马世耀和他部下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屠杀。①
潼关战役持续了十三天,这是决定大顺政权能不能保住西北地区的关键
一战。大顺军失败了,正月十八日多铎部占领西安。不久,阿济格部也到达
西安。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多铎部按原定计划往攻南京,阿济格部负责追剿大
顺军。
关于大顺军放弃陕西及其他西北地区进行战略转移的问题,需要澄清史
籍中常见的一种错误。许多著作都以为李自成放弃西安,经商洛进入河南、
湖北的时候,是带领了陕西和西北各地的大顺军一道转移的。实际上,李自
成带领的只是原驻西安一带的大顺军主力,随行的有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
秀、磁侯刘芳亮、绵侯袁宗第、义侯张鼐等大将,大顺政权的高级文官丞相
(大顺的正式官衔是左平章国事)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人,还有包括皇后
高氏在内的眷属,兵员约为十三万。由于多铎、阿济格两路重兵迫近西安,
李自成不可能等待驻防陕北和其他西北地区的大顺军汇合后才作战略转移。
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顺军由于南撤的路线不同,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
东路即上述李自成亲自率领的主力,由陕西商洛经河南到达湖北襄阳,会合
驻守当地的白旺部继续东下武昌等地的大顺军;西路是原防守陕北的李过、
高一功部在清军占领西安以后无法直接南撤,而向西转移会合其他驻守西北
的大顺军取道陕西汉中南入四川,然后顺江到达湖北荆州地区。下面就大顺
军两路撤退的经过分别予以叙述。
多铎部清军占领潼关以后,休兵二日,正月十六日由潼关进发,十八日
占领西安,曾派护军统领阿尔津等领兵追击大顺军,由于李自成在五天前即
已率军经蓝田、商洛向河南撤退,阿尔津无功而返。①1645 年(顺治二年,
弘光元年)二月,多铎和阿济格均驻于西安。②这月初八日,多尔衮分别向多
铎和阿济格发出命令:
谕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曰:闻尔等破流贼于潼关,遂得西安,不胜嘉悦。
初曾密谕尔等往取南京,今既攻破流寇,大业已成,可将彼处事宜交与靖远大将军和
硕英亲王等。尔等相机即遵前命趋往南京。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汝其勉之。其
随英亲王、豫亲王之汉军自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以下兵丁、绵甲、红衣炮均分为二,
著英亲王、豫亲王各行督领。若相去已远,可仍如旧。至于英亲王等奉命征讨乃为己
事越境至土默特、鄂尔多斯地方,枉道索取驼马,复转入边,以致逗遛,其罪非小,
特谕汝等知之。现今流寇余氛,责令英亲王等追剿。
谕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济格曰:尔等自京起行在先,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
王等起行在后。今豫亲王等已至潼关,攻破流寇,克取西安,尔等之兵未知尚在何处。
此皆由尔等枉道越境,过土默特、鄂尔多斯地方妄行需索,转而入边,以致逗遛故也。
今已命豫亲王恪遵前旨,往定南京。尔等可仍遵前旨,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以赎从
前逗遛之咎。勿以流寇已遁,西安既平,不行殄灭,遽尔班师。其随英亲王、豫亲王
之汉军,自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以下兵丁、绵甲、红衣炮均分为二,著英亲王、豫亲
① 康熙二十四年《潼关志》卷下《兵略第八》。《清世祖实录》卷十四记:“守潼关伪吴山伯马世尧率所
部七千余众迎降,计获马千余匹,辎重甲仗无算。十三日大军入潼关,察获马世尧遣往自成处奸细,遂擒
斩世尧。”按,吴山伯马世尧当即巫山伯马世耀之讹。
① 《清世祖实录》卷十四。
② 《平南王元功垂范》卷上。
王各行督领。若相去已远,可仍如旧。①
二月十四日,多铎在西安休整兵马近一个月,即率军出关,招降了驻守
河南府(即现在的洛阳)的大顺军平南伯刘忠,三月初五日取道归德向南推
进,致力于摧毁弘光政权。②
① 《清世祖实录》卷十四。
② 《清世祖实录》卷十五。
第二节 陕北战役和大顺军放弃西北
当李自成亲自率领驻守西安地区的大顺军主力移往潼关与多铎部清军决
战时,清阿济格统领的军队也已经进入陕北。其部下有固山额真谭泰等满军,
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以及从宣府、大同、山西抽调的汉族降附军,
兵力相当雄厚。大顺军方面的部署是毫侯李过(改名李锦)守延安,高一功
守榆林。阿济格军入边墙后,命姜瓖统领明朝投降兵将围攻榆林,自己带领
满、汉主力经米脂攻延安。李过部为保卫延安同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
方曾七次交锋,其中大顺军两次乘夜间出城反击,都因兵力不够未能奏效。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