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日齐集,大事可图也。但机事贵密,不可轻洩。’”有盐城起义失败的厉
豫避难巢县,同朱国材结盟,以史可法的名义号召士民,正月二十五日集众
一千多人乘夜攻破巢县,二十九日又攻克无为州。几天以后,清援军赶到,
“获贼首朱国材、厉豫,从贼者尽歼灭,仍误杀良民无数”②。当朱国材冒充
史可法号召反清复明之时,巢县生员祖谦培、无为州生员沈士简等十余人都
③ 《青燐屑》卷下。
④ 谈迁《北游录》,纪程。按,李庭芝为南宋灭亡时的抗元著名将领。
① 云巢野史编《两都怆见录》《南都》,见胡慕椿辑《乡国纪变》第一册。
② 归庄《先兄监纪君行状》,见《归庄集》卷八。
③ 古代典籍记载兵员数字和被屠杀人数往往夸大,扬州城内当时未必有这么多居民。《明季南略》卷三云:
“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
① 谈迁《枣林杂俎》仁集,《江宁谣》条。“成仇”为“承畴”的谐音。
② 康熙十二年《巢县志》卷四,祥异。
“头巾蓝衫”前往谒见,共图义举,后来遭到清政府的无情镇压。③这个“伪
史阁部案”说明史可法在南明绅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清军攻克扬州前后,江北明朝官军几乎毫无斗志,一矢未发即仓皇投降。
高杰部官军在其子兴平侯世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总兵李成栋等带领下先
后降清;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东平侯刘泽清在清军南下时,“将原管
淮阳十四州县土地、人民、兵马、钱粮留交总兵柏永馥”代理,自己同山东
总督王永吉、总漕都御史田仰等带着一批文武官员乘船逃往海上。这时南京
已经陷落,清固山额真准塔统偏师由山东南下,五月十八日占领徐州,没有
遇到任何抵抗就接管了邳州、宿迁、睢宁、沭阳、桃源、清河等县,二十八
日柏永馥率部投降,淮安失守。六月,准塔和清朝委任的巡抚赵福星派人持
书信往海上招降刘泽清等人。刘泽清即在闰六月二十四日赴淮安投降。①据多
铎向清廷奏报,来降的南明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计
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②仅这一批在江北投降清朝的南明兵员数目就超过了多
铎、阿济格两路兵力的总和。何况还有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带领麾下十五员总
兵全军降清;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的叛变投降。弘光五大藩镇这样望风
而降,并不是兵将不堪一战,而是他们凭借“定策”等原因形成尾大不掉的
势力集团,有挟制朝廷之心,无忠贞报国之志。他们所关心的既然只是保住
自己的荣华富贵,一旦强敌压境,自然以归顺“叙功”为上策。后来展开的
历史场面表明这五藩下的总兵李成栋、李本深、金声桓、李国英、田雄、马
得功、徐勇等人都拥有相当的战斗力,他们为清廷征战时往往发挥出超越满
军的作用。李成栋、金声桓等举兵反清时,满洲贵族也视之为畏敌。弘光朝
廷依赖笼络藩镇而立,又以藩镇叛降而亡,这个历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③ 顺治五年闰四月江宁学政魏琯揭帖,见《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四十六页。淮阳巡按揭帖残件,
见《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四十八至五十页。
① 顺治二年六月初一日准塔与赵福星揭帖,《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第一一三页;参见同书第一一八
页“原任藩镇淮海招讨总兵官东平侯刘泽清揭帖”。田仰与李太监(李国辅)乘沙舟逃到福山、金山一带
“假名倡义”,顺治二年九月间被清军击败,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第一五八页,顺治三年五月
苏松巡按赵弘文揭帖。
② 《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第五节 弘先帝出逃和清军占领南京
扬州失守,史可法殉难的消息传到南京,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惊惶失
措之中,朱由崧等人开初还对长江天险寄于希望。五月初五日,清军进抵长
江北岸,初九日多铎命梅勒章京李率泰带领南明降将张天禄、杨承祖等部于
黎明时分在瓜州以西十五里处乘船渡江,在金山击败明防江水师郑鸿逵军,
随即登上南岸,占领镇江,后续满、汉官兵先后渡江。①初十日,弘光帝仅同
马士英和少数宦官商议后,连朝廷其他公卿大臣也不告知,更不作任何部署,
就在凌晨离城出逃。②
天亮以后,南京城内的官绅军民听说皇帝和首席大学士已经逃走,立即
乱成一团。一些百姓拥入狱中,把自称“崇祯太子”的少年请出来登武英殿
即位,年号仍称崇祯十八年。然而,南京守备勋臣忻城伯赵之龙为首的勋戚
大臣却决定降清,派人前往清营接洽。据当时在城中的兵科右给事中吴适记
载,十四日午后清军先锋数十骑直抵洪武门外,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