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①
孔闻謤搬出孔子这块大招牌,又引金、元二代为例,满以为可以为孔家
抵挡一阵,保住先世蓄发衣冠。不料碰了个大钉子,“得旨:剃发严旨,违
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
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②。同年十一月,多尔衮往
京东地区打猎,有人报告丰润县生员张苏之子张东海“不行剃发”。多尔衮
当即派人将张东海斩首,其父杖责五十,革去生员名色,庄头和邻里四人分
别受杖。③顺治四年,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官
拿获,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奉朱
② 参见顺治二年十一月梅勒章京屯代“为申报地方情形仰祈圣鉴事”揭帖,见《明清史料》丙编,第六本,
五一二页。
① 许重熙《江阴城守记》。
② 陈确《告先府君文》,见《陈确集》卷十三。
① 顺治二年十月初三日孔闻謤揭帖,原件藏第一档案馆。《清世祖实录》所载文字已作改易删削。
② 《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一。
③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第一八六页。
批:“着就彼处斩”,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④。
陕西紫阳县因地处偏僻,重山叠嶂,“向化者稀,人皆带发”。清军击败该
处抗清义师后,下令“一寨凡有男子十名者,即著该县收头发三十两解验,
方准免剿,编里输纳国课”①。顺治五年,黄州府广济县民胡俊甫因居住乡村,
一度患病卧床,没有剃发。知府牛铨(原大顺政权襄阳府尹,丞相牛金星之
子)下乡踏勘荒田,胡俊甫不知清朝法度厉害,竟然莽撞地跑到知府大人面
前诉说灾荒困苦。深得“时中之道”的牛铨一眼瞥见这个蓄发违制之人,不
禁心花怒放,立即解往湖广总督罗绣锦处请功。结果“胡俊甫立正典刑,乡
保张赞宇、邻佑张生祖、夏正德各鞭一百”,该县知县郝光辅也以失察罚俸
示惩②。顺治十年,刑部擒获了两个没有剃发的人,“供系唱旦戏子,故此留
发;在外戏子似此尚多”。顺治皇帝立即颁诏:“剃头之令,不遵者斩,颁
行已久,并无戏子准与留发之例。今二犯敢于违禁,好生可恶。着刑部作速
刊刻告示,内外通行传饬,如有借前项戏子名色留发者限文到十日内即行剃
发;若过限仍敢违禁,许诸人即为拿获,在内送刑部审明处斩,在外送该管
地方官奏请正法。如见者不行举首,勿论官民从重治罪。”③
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发生的陈名夏案很值得注意。陈名夏自顺治元
年冬降清后,一直受到清廷最高统治者多尔衮、福临的信任,官居吏部尚书、
内院大学士。大学士宁完我劾奏他“结党怀奸”疏中说:“名夏曾谓臣曰:
‘要天下太平,只依我一两事,立就太平。’臣问何事?名夏推帽摩其首云:
‘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臣笑曰:‘天下太平不太平,不
专在剃头不剃头。崇祯年间并未剃头,因何至于亡国?为治之要,惟在法度
严明,使官吏有廉耻,乡绅不害人,兵马众强,民心悦服,天下自致太平。’
名夏曰:‘此言虽然,只留头发、复衣冠,是第一要紧事。’臣思我国臣民
之众,不敌明朝十分之一,而能统一天下者,以衣服便于骑射,士马精强故
也。今名夏欲宽衣博带,变清为明,是计弱我国也。”①接着列举陈名夏结党
营私罪状多款。顺治帝命群臣会勘,“名夏辩诸款皆虚,惟留发、复衣冠所
言属实”②。最后以“诸款俱实”定罪,陈名夏被从宽处以绞刑。很明显,宁
完我歪曲了陈名夏的观点。陈名夏并没有要求“变清为明”,叫满洲八旗兵
也换上不便于骑射的宽衣博带;他只是出于对爱新觉罗皇室的一片忠心,建
议不要改变汉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已。这点连顺治皇帝也心里有数,过了半年
对冯铨说:“陈名夏终好!”③1658 年(顺治十五年)清军占领四川垫江县,
总督李国英派李先品任该县知县。先品拒绝了派兵护送上任,只要求准许他
便宜行事,得到李国英的同意。他“以一仆一骑之官,始至则吏民皆蓄发褒
衣博带来迎,而伪副将陈瑞云拥卒千人戎服执兵伺道旁,意叵测。先品咸慰
劳之,居二日,出示一切冠服听民自便。民皆欢呼。李公闻,大怒,檄问状,
立限三日去发,不去即引兵进剿。先品匿其檄,为文以报,略曰:‘职以孑
④ 顺治四年八月二十八日江宁巡抚周伯达“为缉获留发奸民事”题本,见《明清档案》第六册,A6—69 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