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88)

  云:“用红衣炮攻克江阴。”

  ③ 《江阴城守纪》卷下。

  ④ 《江阴城守后纪》说:“时为之语曰:..。”按,托名韩菼撰《江阴城守纪》则说这是阎应元在城破

  后亲笔所题,后一联云:“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① 邵廷寀《东南纪事》卷一。

  ② 谢国桢撰《南明史略》第八十五页也说,江阴之战清军“丧亡了‘三位王爷和十八员大将’”。可见这

  种说法深入人心。但毫不足信。清初有多少位亲王、郡王,死在何时,斑斑可考,研究清史的人都知道没

  有任何一位“王爷”在江阴阵亡;“十八员大将”也是一种讹传。

  ③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四《江南死义列传·侯峒曾传》。按,徐汧六月十一日投水自尽。

  地而守。“立挨门出丁法,分上中下三等:上户出丁若干,衣粮自备,仍出

  银若干,备客兵粮饷,并守城头目灯烛之费;中户出丁若干,衣粮自备,仍

  出银若干;下户止出一丁,分堞而守,每丁日给钱六十文,衣粮灯烛悉自备。

  城上分四隅,自某地至某地止,分属各图,每图择一人为长。日入后,当事

  者亲自巡历,以稽勤惰。其大事专属峒曾、淳耀处分”,城上树立白旗,大

  书“嘉定恢剿义师”①。

  嘉定绅民起义反清后,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原为高杰部将,曾任明朝徐

  州总兵)立即领兵来攻。侯峒曾、黄淳耀等人想借用城外乡兵扼阻清兵。可

  是,四乡乡兵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农民,根本没有作战经验,人数虽多,却

  难以同正规清军作战。即如史料所言:“诸乡兵未谙兵势,争裹粮厉兵而来。

  峒曾、淳耀等亲自临城,勉以忠义,言与泪俱,人皆感奋。因下令诸乡勇能

  鼓众赴敌者,每人先给白布二疋,仍每日颁折饷银二钱;有能得敌人首级者,

  每颗给银十两”。“七月初一日,会兵砖桥东,不下十余万人,排挤拥塞,

  纷呶如聚蚊,多适为累。清兵每战必分左、右翼;乡兵不识阵势,呼为蟹螯

  阵。每发挑战,多不过十余骑,皆散落不集一处。诸乡兵遥见兵出,拥挤益

  甚,手臂摩戛,轧轧作声。”②这种乌合之众自然抵挡不了清军。双方才一交

  锋,乡兵就不战自溃,“走者不知所为,相蹈藉而死”,许多人被挤入河中

  淹死,“尸骸乱下,一望无际”①。

  七月初三日,清军大举攻城;次日城破,侯峒曾奋身投入池中,被清兵

  拖出斩首,其子玄演、玄洁遇害,黄淳耀、渊耀等自缢。李成栋下令屠城,

  “兵丁遂得肆其杀戮,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苇丛棘,必用枪

  乱搅,知无人然后已。丁兵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人悉取腰缠奉之,

  意满方释”。“虽至穷苦,必以一簪一珥系肘间,曰:此买命钱也!”“遇

  他兵胁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故僵尸满路,皆伤痕遍

  体,此屡砍使然,非一人所致也。予邻人偶匿丛■中得免,亲见杀人情状;

  初砍一刀,大呼:都爷饶命!至第二刀,其声渐微,已后虽乱砍,寂然不动。

  刀声■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所杀不可计数。其悬梁者、投

  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弥望皆是,亦不

  下数千人。三日后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②这就

  是史册上臭名昭彰的嘉定屠城。

  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翰林院编修朱天麟、知县杨永言等倡

  义下,杀清委知县阎茂才(原为明朝该县县丞),起兵反清,推废将王佐才

  为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七月初六日,清军破城,

  朱天麟等逃出,王佐才被俘杀。清军屠城,士民死难者达数万人③。

  在吴淞地区起兵的义师有镇南伯黄蜚、吴淞总兵吴志葵等人,弘光朝吏

  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任监军。义军一度进攻苏州,副总兵鲁之■带领三百人

  ① 《嘉定屠城纪略》。

  ② 《嘉定屠城纪略》。

  ① 《嘉定屠城纪略》。

  ② 《嘉定屠城纪略》。

  ③ 据顾炎武、归庄年谱云昆山城破,“死者四万人”。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三十六《王佐才等传》作“士

  民男女死者数十万”,当为夸大之词。

  突入该城,被清军设伏击杀①。黄蜚、吴志葵退守泖湖。八月初六日,清军用

  小船截断泖湖出口,乘风纵火,明军水师船只高大,运转不灵,被烈火焚毁。

  黄蜚、吴志葵都被活捉,九月初四日在南京遇害。②夏允彝见兵败无成,于九

  月十七日在淞塘投水自尽③。

  吴日生等人在太湖中的义军给清军的打击最沉重。吴日生,名易④,吴江

  县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曾在史可法幕中任参军。弘光朝廷覆亡后,他和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