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记者穿的就是白领阶层常穿的简单朴素的套装,裙边延长到小腿肚子的位置。
为了保证安全,在北海道大机器工作现场,不准新闻媒体来访。只是当机组成员或工程项目官员到达本州主岛时,安排一次例行的对日本和外国新闻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像通常一样,提出的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如果不是有几个当地记者的特殊问题,全世界的记者对于大机器的认识和设想几乎完全一模一样。请问,在美国和苏联“失望”之余,又有一台大机器就要在日本兴建,您是不是高兴呢?您处于北海道的北端岛屿,是不是感到封闭与孤独呢?因为对在北海道使用的大机器的零部件,所进行的检验与测试,超出了大消息的严格规定,对此,您是不是感到担心?
1945年以前,城市的这个地区属于日本皇家海军所有,的确,就在紧邻的位置,爱丽就能看到日本海军天文台,它的两个用银白色拱顶遮蔽的望远镜仍然在授时、历法校验和计算方面发挥应有的效能。它们正在中午的烈日下闪着光。
为什么大机器一定要配备一个正十二面体和俗称“班周”的三个球面圆环?是这样,这些记者心里明白,爱丽也不知道为什么。可是对于这些事,她会有什么想法呢?爱丽解释说,对于这类的问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发表意见是愚蠢的。他们坚持追问,爱丽说,要有容许含糊之处存在的宽容美德。如果真的有危险,会不会采纳日本人工智能专家所建议的方案:用机器人代替真人?有没有什么私人财物,必须随身携带的?全家福照片?个人微机?一套瑞士军刀?
爱丽注意到,在旁边的天文台顶上,有两个人,从人孔中钻了出来。他们戴着防护面罩。身披缝制的中世纪日本蓝灰色盔甲,挥舞着木头制作的器材,武器的长度比他们身高还要长一些,他们先是相互鞠躬,暂停片刻喘口气,然后开始对打和躲闪,连续半个小时。她对记者的提问,只是应付,显得很迟疑很不自在;她好像被她看到的景象迷惑住了。好像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们手中拿的家伙必然很重,因为这些盛装的武士的动作很慢,就仿佛是从海底钻上来的。
是不是在接收到大消息之前好多年,就已经认识卢那恰尔斯基博士和苏卡维塔博士?
埃达博士呢?
习乔木先生呢?
您如何评价和看待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造诣和过去取得的成绩?
这五个人之间,关系相处得如何?
的确,她感到惊奇,自己居然成为这样一个入选集体的一员。
对于日本零部件的质量,印象如何?
对于日本明仁天皇接见机组五人成员,有何评论?
在大机器开动以前,与日本神道和佛教领袖的讨论,是不是大机器工程为了获得世界宗教人士深入的观点和了解,而进行的普遍努力的一部分?或者,因为日本是大机器的主办国,不得不进行一次礼节性的拜访?
按照个人见解,您是否认为这样一套装置可能是一匹特洛伊木马?或者是一架末日审判机器?
在回答时,爱丽尽量礼貌、谦恭、简短,而且不能留有任何漏洞和容易引起争议的疑点。
陪伴在她旁边的大机器工程项目的公共关系官员,对此喜形于色。
与记者的见面会突然结束。会务总编辑说,他们大家祝愿爱丽和她的同事取得圆满成功。当她胜利归来的时候,他们企盼着再次会见。而且希望此事之后,能够经常来日本访问。
她的主人们一一微笑和鞠躬。那两个身披盔甲的武士从人孔撤退下去。
爱丽可以看到,在刚刚打开的会议室门外,她的安全保卫人员,目光四射,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状况。
在走出会议室的途中,她问一个女记者,怎么会出现两个中世纪的日本武士。
“啊,是这样。”她回答说,“他们是海岸警卫队的两个天文学家。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练习剑道。绝对准时,你甚至于可以按照他们出现的时刻,校对你的手表。”
习乔木出生于长征途中,在革命年代,对国民党的战争中,是最年轻的战士。之后,作为一个情报官员常驻朝鲜,最终升任到主持中国战略技术研究的权威。可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中受到批斗,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不过,后来还是官复原职。
按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观点看来,他的罪名中有这样一条,赞扬古代中国孔夫子的某些美德,特别是从经典著作《大学》中引证了一段话,这些话,几百年来,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启蒙的儿童也都熟记在心,出口成诵。就是根据这段话,孙逸仙说过,从20世纪开始的,他所致力的国民革命运动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