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不占领星球的前提下,他们又能够做什么呢?听着“拉皮拉斯人”代表描述着这一切的时候,考察小分队内的所有人都在那里揣测着这个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拉皮拉斯人”代表喜欢吊人胃口,还是他真的疲劳得说了这么多话的力气都没有,在说到这样的关键时刻的时候,他居然停了下来,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焦急的众人只好在那里坐着等待,一边猜测着究竟是什么让具有了非常发达科技的“玉姬”行星就这样被毁灭了。
赵一飞显然也不例外,在一听到“拉皮拉斯人”代表的陈述后,赵一飞就想到了各种可能,既然那些不知名的战舰能够突然出现,那么至少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远程航天能力。而根据“拉皮拉斯人”代表刚才的陈述,由于具有着悠久的寿命,这是“拉皮拉斯人”先天的优势,是另外两个智慧种族无法媲美的,所以“拉皮拉斯人”的飞船已经基本上访问过所有的半人马座γ星系内的行星。当然,那个时候的星系内没有现在这么多行星。
在那个时候,整个半人马座γ星系内只有12颗行星,而赵一飞等人来到时观察到的14颗行星其中有三颗在当初并不是行星,其中两颗是另外一颗的卫星,那颗有着三个卫星的行星就是“玉姬”行星,而这颗行星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碎裂成了无数块,其中较大的三块就构成了现在的“女娲1号”和另外两颗行星。
当然,至于碎裂的众多小块,要么成为了小行星,要么就是最终成为了陨石坠落到各星球上面。而还有一部份则变成了彗星,永远地离开了半人马座γ星系。
而现在众人所在的“女娲2号”,在当时只不过是“玉姬”行星最大的一颗卫星而已。当初的“女娲2号”并没有现在这么大,实际上现在的“女娲2号”的星球表面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高峰和深谷,之所以赵一飞等人并没有发现这一点,是因为大片的伏地树改造了星球。
根据现在众人所在的这片巨大的“伏地树”草原来做类推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女娲2号”行星上本来是沟壑纵横的,而那些沟壑在伏地树的作用下,从外表上看来便慢慢地变成了草原。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体积看起来如此庞大的“女娲2号”,赵一飞等人测量出的总质量居然并不能与其体积相匹配。
从“拉皮拉斯人”代表对自己星球历史的叙述中,赵一飞知道了“女娲2号”上面众人所看到的那些平台实际上就是两百万年前“拉皮拉斯人”、“斯卡诺人”和“丢斯塔亚人”的祖先建立的宇航平台,他们的作用和地球的火箭发射平台差不多,只不过其他的辅助设备都已经消失了,唯一能够留下痕迹的也只剩下那些平台而已。
而在几百万年前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原始大气,但还是卫星的“女娲2号”上面并没有生命,这些生命的痕迹都来源于那艘“拉皮拉斯人”代表所乘坐的飞船。
当然,为适应环境发生的后天进一步演化让这些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原来在“玉姬”行星上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就拿风虫为例吧,在“玉姬”行星上的时候,风虫的体积虽然同样庞大,但速度并没有这么快,而且也只有在阴暗的地下生活的物种。
可在“女娲2号”行星上面,随着大气条件的改善,一部分风虫居然开始脱离“伏地树草原”登上了山脉之中,并在上面形成了稳定的物种结构。而这种烟花反过来又导致这些脱离原有种属的地表风虫反而无法适应原来的环境,那只死在“伏地树草原”边缘的风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的改造让它们获得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
地表有对他们来说非常充足的食物——紫草,以及很少的竞争者让他们可以大量的繁殖。不过进化还没让它们可以在非常充分的“太阳”光下生存,而紫草的生长又必须借助初升的阳光,所以它们才会借那个时机吃饱肚子,然后就躲回洞穴之中。
而“狐人”的出现看来应该是一些具有一定智能的动物在这几百万年的时间中慢慢演化出来的,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智慧,只要不发生大的变故的话,估计将替代最后的“拉皮拉斯人”代表成为成为“女娲2号”行星上最高等的物种。
当然,这可能又要几十万年之后了,依靠“拉皮拉斯人”代表那能够活200万年的寿命来看,就算是几十万年后这些“狐人”也不一定真的就能够独霸“女娲2号”。之所以这样想,赵一飞是基于“女娲2号”行星上面元素不完整提出的,如果只有较轻的元素的话,那么其组成物质的多样性必然不足,最终定将大大限制该星球上智慧生命的科技发展。
不过如果“拉皮拉斯人”代表愿意帮助他们的话,那么这种结合很可能会大大加快“狐人”的智力演化进程,这虽然对那些“狐人”来说是好事,就像是在地球上一些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帮助另外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更快地进入科技世界一样。
但这种强制性的干预“狐人”进化就真的是好事吗?看来不一定。正如在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肯接受外来的帮助一样,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之前,“狐人”们看待自己生活的满足感不一定就差于“拉皮拉斯人”代表所能够提供的生活满意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