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摸挲着下巴道:“貌似有理,但是,不先抓人,便地位不稳,地位不稳,如何做事?”
良辰道:“他这个位子可就在常老大眼皮子底下,谁敢不用心做事?你看那长安、万年两县都是京县,两县县令俱为五品,是所有知县中品秩最高的。地方州县的官儿都努力营建自己班底,而这两县县令呢?他们最在意的是什么?”
美景撅起了嘴巴:“我们一母同胞,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为什么你脑子就比我管用许多,这些道理我就没想过过。”
良辰一本正经地道:“那是因为昨儿晚上你忙着做小点心去了,而我在给老大烹茶!”
美景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哈,真当你突然比我聪明许多,原来是听老大说的。嗯……”
美景转了转眼珠,黛眉一蹙,道:“可要是这么说,李鱼此人,好像太聪明了,这样的人,不好掌控吧。”
良辰姑娘晒然道:“笑话!文如诸葛孔明,武若常山子龙,哪一个本领都不是刘大耳朵能比的,他们还不是乖乖听命于刘备,他们的忠,难道是一出娘胎就带出来的?你我是什么身份,还担心有朝一日让那李鱼爬到咱们上面不成?”
美景想了一想,展颜一笑,道:“不错,是我多虑了。”
良辰道:“咱们走,换身衣裳,跟去十三街区瞧瞧。”
两位姑娘说着,快步向外面走去。
良辰道:“十三街区我还从未去过,那里情形如何?”
美景道:“你我素来形影不离,你未去过,我又何曾去过。此去一瞧不就知道了?”
第266章 暴力之始
西市,十三街区,九路,铁行。
东西为街,南北为路,十三街区第九路,就是铁行所在。
小学徒们把风箱拉得呼呼作响,石炭(煤)烧得炉火纯青,铁具在炉火中烧得红里透白,放到砧板上,浑身脻子肉的大师傅便拈起锤子,一阵叮叮当当极具节奏感的打铁声便传扬出来。
当然,铁具也不都是给人一种傻大黑粗的感觉,比如有的坊里正在制做钢针,这就安静多了。熟铁锻成细条,加热拔丝,再搓削光滑后穿眼儿,再放到铁锅里翻炒退火,最后再用松木、木炭、豆豉做渗碳剂拌以细泥,将针覆盖加热进行渗碳,直至将针在水中淬硬。整个过程比较从容,并不像大型铁具,非常讲究火候的捕捉。
这条街上的客人不多,因为很少有百姓到这儿来买东西,这些铁匠铺子以批发、定制、承接为主,偶尔也有直接来此零购商品的,主要以长安附近乡镇的百姓为主。
此时九路第六家,一间兵器铺子处,就有一个带着外乡口音的客人正在买刀。
刀是横刀,也就是唐刀,这是在汉代的环首刀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去掉了汉刀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双手使用的长柄,就变成了一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基本形状与后世的东洋刀很像。
因为东洋刀就是模仿的唐横刀样式,只不过唐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东洋刀也有着小小的弧度曲线,所以一旦入鞘,极容易被人误会为剑,因为它是笔直的。
那客人三旬上下,看起来像个练武的,腰带扎得板整,整个人魁梧健壮。
他拔出刀来,用指肚试了试刀锋,又舞动几下,微微点头。回头问道:“店家,这刀确是不错,却不知价格几何,可否再便宜一些。”
这时,有两个行人恰好经过此处,一见那刀在阳光下熠熠放光,刀上钢纹精美,刀型款式极是漂亮,不由得两眼放光,马上迎上来道:“店家,这刀怎么卖的?”
那客人瞟了他一眼,道:“我也是买刀的客人,店家在里边。”
那人马上向店内喊道:“店家,这刀,怎么卖的?”
里边走出个矮壮结实的赤膊大汉,懒洋洋地道:“这是一口上好的镔铁刀,两千文。”
异乡客人惊道:“这就是镔铁刀?”
店家抚须,自得地道:“那是自然,你看那刀上淬练打磨中形成的钢纹,你在别的铁刀上可曾见过。若非如此,我岂敢要两千文,这刀可是削铁如泥,是可以传家的宝刀啊!”
那时节物价低廉,一斗米不过三五文钱,两千文钱,算是极大一笔开支了。不过,宝刀难得,若是一口上好的镔铁刀,两千文钱也算是极公允的价格了。那本地客人喜道:“两千文?给我拿一口来。”
店家道:“镔铁刀打造不易,我这店中现时也就这一口,并无第二口。”
那客人道:“既如此,我就要这一口。”
店家马上转向异乡客人道:“这位客官,请把刀还来。”
异乡客人早知镔铁乃西方大食国传来的上好精铁,可这还是头一回看到,顿觉珍贵无比,听他索刀,不禁有些恼怒,道:“店家,你是怎么做生意的?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吧?这口刀可是我先看中的。”
店家陪笑道:“客官,您别生气。这不是您没出价,人家出价了么。”
异乡客人怒道:“谁说我没出价?成,不是两千文么,我买了,把鞘拿来。”
先前那客人听到这里,不禁冷笑:“嗨!我说你这人,我不出价,你也不出价,成心抬杠是不是?店家,我出两千一百文,刀拿来!”
异乡客人恼怒起来:“我出两千两百文,刀鞘给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