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懿宗因为远离战场,所以赶到幽州的时间太晚了,当他赶到的时候,契丹乱军除了少部分逃回营州或者遁入山林,大部分要么投奔了突厥,要么投降了朝廷,武懿宗没抓到几个贼,只好拿那些正庆幸脱离贼手的百姓动手,三五岁的孩童也被他杀掉,拿人头抵数,武懿宗一对百姓下手,立即震骇诸州,各方百姓闻风而遁,李多祚、娄师德、沙咤忠义等大将闻讯大惊,纷纷亲赴幽州劝阻,就连一直龟缩在檀州城里不肯出战的武攸宜都看不下去了。
他是畏战不假,可他不像武懿宗那么没脑子,武家人在河北战场上的表现,已经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再干出这么倒行逆施的事儿,是生怕不会千夫所指么?再说北地民风彪悍,万一激反了这些百姓,又是一桩塌天的祸事。
所以武攸宜马上去见武懿宗,以堂兄的身份对他严辞训斥了一番,众将领纷纷反对,连他的堂兄都勃然大怒,武懿宗也觉此举犯了众怒,不敢再滥杀无辜,可他点了点手上的人头,还远不足以彰显他的战功。
于是,武懿宗在写下一封奏章,建议朝廷将从贼的河北百姓“尽族诛之”,快马报送京师之后,又干了一件大蠢事:他盯上了奚族。
奚族虽然在紧急关头捅了契丹人一刀,向大周表明了立场,但它毕竟曾经与契丹人合作过,武懿宗率领大军向北移动,逼近奚族领地,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进兵架势,他要“安抚”河北,“剿平”奚族叛乱,立不世之功!
第0762章 真猪将军!
武懿宗大兵压境,奚王闻讯震恐不安。
他在伏击孙万荣之后,已经马上写下一封国书,派人上启大周皇帝陛下,痛陈错误,说他是因为领地与契丹人近在咫尺,为了避免被契丹人攻击,才不得不违心地向孙万荣妥协,虚与委蛇,假意同盟。如今出兵帮助朝廷平叛,以明心迹,迄请天朝皇帝陛下宏恩宽恕。
但是顺表递出后还一直没有信息,结果武懿宗作为周朝亲王、皇帝的侄子、第四路讨逆征北大元帅,如今亲率兵马逼近奚国边境,奚王得知,自然认为是大周女皇不肯宽赦他,情急之下只得派人向突厥乞求保护。
突厥人劫掠了“老鹰嘴”之后,押着俘虏的契丹族人和无数的物资器仗返回突厥,因为这些俘虏和物资拖累,行走速度并不快,因此由穆恩押送这些俘虏和物资西返,契克比力和塞尔柱则率轻骑断后。
这一来,他们走的就很慢了,奚王的信使很快就追上了他们。契克比力和塞尔柱一听奚王愿意归附突厥,从此弃武周而改奉突厥为主,不由大喜过望,这可真是此番东征最大的收获了,他们立即满口答应,并且派人护送奚王的使节去见默啜。
契克比力听说周军压境,意图进侵奚族,还亲自带领两万精骑返回,进入奚族领地,与武懿宗陈兵对峙。
武懿宗先还狂妄不可一世,等他弄清对面的兵马不是奚人,而是突厥人后,登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撤兵退回幽州。
等他逃回幽州,众将领和武攸宜才听说他擅自出兵进攻奚族的事,这时欲待阻止已经晚了,奚人已经归附突厥,整个饶乐都督府尽数变成了突厥国土,奚族十州子民尽数成了突厥的属臣。
更糟糕的是,松漠都督府远在饶乐都督府更北方,因为饶乐都督府归附了突厥,武周朝廷没有办法飞越这片突厥领土去对松漠都督府施行统治,所以契丹六部等于也脱离了朝廷,未来也只有归附突厥一途。
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连串的变化之后,偏居东方一隅,与高丽一水之隔的靺鞨部落竟也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靺鞨族首领大祚荣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早已一统靺鞨诸部,他一直想称王建国,只是迫于契丹强大,所以依附契丹,不敢称王。契丹归附于武周,他们归附于契丹,也就相当于武周的属臣了。
如今契丹六部形同散沙,无暇顾及他们,奚族则尽数归附突厥,中原帝国被归附突厥的奚族阻隔在外,也不能对他们形成威慑,大祚荣大喜过望,立即趁势立国,自封为王,建立了振国(即渤海国)
因为武懿宗的一桩愚蠢之举,武周皇朝一举失去了整个河北道南部的大片领土和其子民,还催生了一个渤海国,这实非始料所能及。武懿宗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亲赴武攸宜的中军大帐负荆请罪,跪在地上号啕大哭。
武攸宜虽然被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无可挽回,如果事情传开,整个武氏家族都要遭到攻讦。无奈之下,武攸宜只得把娄师德、李多祚、沙咤忠义等大将全部请来,软硬兼施地要他们封口。
虽然此事根本不可能全部隐瞒住,但是只要官方没有消息确认,民间纵然有些议论,又能持续多久呢?
娄师德等人常年戍守边防,与敌寸土必争,为了领土、为了人口,和吐蕃、突厥等强敌打了一辈子仗,流了一辈子血,眼见武懿宗如此混帐,他们真恨不得把这个混蛋千刀万剐,方消心头之恨。
然而,这天下是武家的,女皇对武家的偏袒尽人皆知,这件事告上朝廷,武懿忠也不会被处死,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最大的可能就是把他发配到地方做一州刺史,祸害几年百姓,等风平浪静了再回京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