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急忙走进殿内。
偌大的宫殿充满了药味。
李隆基微微靠着垫子,躺在御塌上,内侍在一旁喂着清淡的小米粥。
也许是长时间没有吃东西,李隆基吃的津津有味。
裴旻走到近处,见李隆基如今的样子,心底也忍不住的一沉。
面前这个病怏怏的男子,脸色灰败,甚至带着一点点的死气,半点活力也没有,哪里还有昔年李家三郎的风采?
“见过陛下!”
李隆基推开内侍,说道:“很好很好,真的很好。”
“朕不会看错人,从来也不会。”
“快……”
“无需多礼,走到近处来……”
他说话有些吃力,短短的一句话,分成了好几段来说。
裴旻来到近处,做到了床沿上。
李隆基拉着裴旻的手说道:“静远来了,朕心安了。静远,你看太子如何,忠王如何?”
裴旻有些讶异,半晌才道:“陛下这可将臣问倒了,臣久在边疆,实在不知长安之事,对于太子、忠王更是毫无往来,不知如何回答。”
第五十七章 裴旻拜相
李隆基一脸期望的看着裴旻。
但听裴旻的回答,李隆基是一脸的失望,懵懂了半晌。
在高力士的提醒下,李隆基才回过神来,说道:“确实,朕这个问题是为难静远了。”
他看向高力士,说道:“传朕旨意,调静远入朝……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执掌尚书省事务。”
“陛下?”
裴旻一脸惊讶。
左仆射,全名尚书左仆射,依照道理属于尚书省的副官。不过因为尚书令是当年李世民担任过的职位,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仆射又分为左仆射,右仆射,这个时代以左为尊,故而左仆射是尚书省最高的行政长官。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自然不用细说,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三省大佬理所当然的是唐朝宰相。
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一直以来都是宰相的代名词。
但是尚书省却又有所不同。
尚书省最初是三省六部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六部二十四司的官员皆受尚书省管辖,称之为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可是尚书省的权势因为过重,受到了太宗、高宗皇帝的针对,地位开始下降。他们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参加议政者原为三高官官,为了分宰相权,又以敕令指定其它官员参加议政﹐称为参加机务、参议朝政,其官品位较低者则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后来发展到凡官仆射者必须加此称号﹐才能参加议政﹐才是真宰相。左右仆射逐渐被排除于宰相之外,成为一个虚衔。
李隆基这一调命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显然不只是让裴旻挂上尚书省大佬的头衔,而是跟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平起平坐的宰相。
这军功入相开元朝不是没有前例,现任的宰相之一杜暹就是这个例子。
杜暹便是昔年安西副大都护,为西域威望极高。
与突骑施一战也是因为杜暹突然丧母,离开了西域,导致西域群龙无首,引起了突骑施的觊觎。
三年守孝期过,杜暹凭借昔年的军功,身为宰相。
但是杜暹是因为卸去了一身官职,手中无半点实权。
裴旻现在还握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这又将他调入庙堂升任宰相,西北局面又如何?
李隆基继续说道:“至于其他职位,改为遥领,一切如常。朕身体异样,大唐的未来,就交给静远了。”
“臣领旨!”
在这种情况下,裴旻只能应诺下来。
李隆基长吐了口气,说道:“静远来了,朕也安心了。太子年少,又极少参与政务,静远日后多多担待。”
这话说得,显然有那么一点托孤的意思。
裴旻忙道:“陛下言重了,您洪福齐天,一定会康复的。”
李隆基道:“但愿如此,你先回去,一路远来辛苦,朕也有些乏了,待朕精神好一些,再与你说话。”
裴旻躬身道:“臣告退……”他刚想走,又顿住了脚步道:“我凉州有一名医,也是昔年孙药王的徒弟,医术与刘神医在伯仲之间,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也许能为陛下治疗病症。”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道:“神医在哪?”
裴旻道:“梨老也上了年岁,比不上臣可以日夜飞驰而来。不过臣已经用最好最快的马车将之接来,要不了几日,便可抵达长安。”
裴旻说完,先一步退了下去。
李隆基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这有一点点的动向,高力士机警凑到了近前。
“水!”
李隆基虚弱的叫了声。
高力士快速的将水送上。
喝了些水,李隆基精神好了一些,眉宇间不再紧锁,有着一点点的释然,说道:“旨意传下去了?”
高力士道:“已经传给三省以及诸位宰相了。”
“很意外吧!”李隆基难得开了玩笑,算得上苦中作乐。
高力士也跟着高兴道:“陛下神算,一切都如陛下说的那样,诸多宰相都瞠目结舌,估计满朝文武都炸开了花,不过皆未拒绝,提出异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