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哪个兔崽子这么大胆,敢打扰老子的雅兴?”
直到得知裴旻的军令,这才吓出了一身冷汗。
裴旻治军之严苛,天下闻名。
固然现在他是尚书令,已经从文,可是只要他留有一点点当年的风范,自己今日的德行绝对吃不了好。
一瞬之间,直接酒意全消。
盖嘉运立刻抱怨的大叫:“怎么不早叫醒我,该死的,老子要是有事,你们跟着受罚。快,快快快……传令三军,立刻动身,前往代州!”
什么样的将军,什么样的兵。
盖嘉运身为三军主帅,自己都是这幅模样,还指望麾下的将士有多敬业?
将熊熊一窝!
整个河东军营突然得到紧急命令,就跟炸营了一样,全盘乱了。
磨磨唧唧的就跟一群难民一样,涌向了代州。
安思顺身在朔方离代州有两百余里,而盖嘉运身在河东太原,离代州只有八十里。
但是安思顺却赶在了盖嘉运前面抵达,而且军容井然有序。
盖嘉运的河东军杂乱不堪,要不是挂着河东军的锦旗,安思顺甚至以为这是一群临时临急凑成的杂牌军。
朔方的五万兵马,河东的五万兵马,加起来十万大军,一并陈列于燕地附近。
如此动向,如何瞒得过在范阳的张守珪、张康?
张守珪吓得直接面无人色,忍不住咆哮道:“该死,裴旻这是想干什么?逼老子造反嘛?”
裴旻以述职的名义召请他入朝,张守珪不知如何应对,一直在跟麾下的文武大臣商议。
他怕自己一入朝就回不来了。
但是如果奉旨不从,那也是一大罪过。
故而一直在推延,知道今日得知了安思顺、盖嘉运在代州聚兵的消息。
张守珪这下真的慌了。
他拥兵自重不假,可真要说他有谋反之心,那也过了。
张守珪对于自己的能耐,还是由自知之明的。
裴旻这里一打算动真格的,张守珪立刻就坐不住了。
便在这时,新一轮的圣旨抵达了范阳。
这一次的圣旨就不是用商量的语气了,而是严令。
若是不从,以拥兵自重的罪名论处!
第十四章 计划与变化
张守珪身上的毒伤本未痊愈,面对裴旻的“咄咄逼人”,心急之下,旧伤复发,病倒在榻。
将张康叫道了跟前,张守珪虚弱的道:“康儿,你向来多智,当前之局,你有何想法?”
张康一脸愤然地说道:“义父重病在身,焉能远行?孩儿愿意代替义父去长安,我就不信了,我们父子忠心为国,裴旻还能杀了我们不成。”
他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张康的戏,演的实在太好。
张守珪根本不怀疑有他,长叹说道:“裴旻此人不好唬弄,今日他敢陈兵于代州,明日就敢断我们口粮。我东北军久经战阵,论及实力,为父相信并不亚于裴旻的河陇之兵,但是北地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粮草不足。一旦给裴旻断了军粮之响,我们将陷入必死之境,无半点胜算。此次为父势在必行,做不得假。”
张康正是因为知道这点,才敢说代行的,同样,又装模作样的道:“这样吧,义父,孩儿跟你一同去,一路上也有个照应。”
“不成!”张守珪立刻拒绝,高声道:“裴旻那混蛋,自己手握四镇二十万兵不说,我这边不过十万,居然怀疑我有异心?我们父子一旦去了长安,必然是有去无回了,还有生命危险。到时东北军群龙无首,只会白白便宜了那混球。我儿在东北,为父此去长安,也有一重保障。”
张康一脸担忧,说道:“可孩儿不放心义父!”
张守珪心底只有满满的感动,劝慰道:“我儿放心,长安又不是龙潭虎穴,为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不信,他裴旻能一手遮天!”
张康一脸挂心,心底却道:“长安是不是龙潭虎穴,老子不知道,但你这老东西,去了,就别想再回来了。”
连李隆基这样的绝顶人物都给他的演技糊弄的晕头转向,何况是张守珪?
即以决定入京,张守珪也表现出了大老爷们的魄力,当即动身南下。
张守珪入京的消息传到了长安。
长安大多人都松了口气。
内战谁都不愿意经历。
不管是什么情况,什么局面,内战消耗的都是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现在新帝刚刚登基,更是需要稳定稳定再稳定。
其实裴旻调十万大军兵临代州的行径,朝中诸多大臣都不大认同的。
他们觉得如此行径,太过激进,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闹成兵灾。
这也是大多文人特有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同时他们也奈何不得裴旻,现在裴旻权倾朝野,根本无法改变裴旻的任何决策。
裴旻却是清楚,藩镇的胃口都是给软弱的朝廷惯出来的。
朝廷越表现的怕事,边帅的口味就越大,野心就越大,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如果今日纵容了张守珪,那么明日就会出现李守珪、王守珪,唐朝有十镇节度使,多来几个,朝廷哪里还有威信可言?
该强硬的时候,必须强硬。
没有人比裴旻自身更加讨厌内战,讨厌自己人打自己人,但绝不能因为讨厌而惧怕。真要打的时候,还得放开来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