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气冲冲的离去了。
暾欲谷、严庄看着张康离开大厅,相互望着,皆看着彼此眼中的无奈。
本来此次被迫起事胜算就不是很大,而今给卡在了常山,胜利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十年谋划,就是为了今日?
暾欲谷、严庄心底居是不甘。
……
长安、门下省!
“漂亮!”
李祎手上拿着的是郭子仪传来的战报。
张康意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常山,但郭子仪技高一筹。
郭子仪抵达常山之后,没有立刻接替郡守职位,反而大胆的孤身入幽州潜入了范阳,勘察幽州的局势。
幽州兵马调动异常,郭子仪联和裴旻对辽东的制裁,安思顺的情报,断定张康确实存了反心,也料定常山郡将会是第一攻略点。
返回常山之后,他依旧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只跟原来的郡守私下里接触。
大胆的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将伏兵藏在了幽州境内。
张庆宗想着兵贵神速,却在大意之下一头钻进了郭子仪的包围圈,丢了性命。
看完战报,李祎又取过一封私信,信也是郭子仪寄来的。
取出了信,见信内容,李祎眉头微皱。
郭子仪写的是求援信。
信中阐述了很实在的一个问题,常山郡的兵卒自身的军事素质太弱……
这是唐王朝的通病,唐朝一直以军事称雄,即便是军事疲软的武则天时期,河北腹地也没有经过战事:外敌打不进来。
随着府兵制的没落,中原大地又一百二十年不闻战事,地方守兵的实力素质极低。
相反边军的战斗力又尤为强悍,对比鲜明。
郭子仪的原定计划是全歼所有敌人,最后发现双方的战斗素质不在一个档次。
强行全歼,对于自身损耗太大。不利于接下来的防守……
郭子仪的军事谋略何等了得?
这一仗没结束,已经考虑接下来的防御战了。
不得已郭子仪改变了打发,采用的斩首战术,强行斩杀张庆宗,摧垮敌人的斗志。
以常山郡现在拥有的力量,郭子仪很清楚,只能守住一时,后续的援兵必须尽快抵达。
李祎长身而起,戳了戳手,写了一封回信。
他正准备入朝,却听得李亨求见的消息。
李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将他请了进来。
尽管李祎不是很喜欢这个忠王,但他终究是李隆基的儿子,是李琰信任的长兄。
“见过忠王!”
李亨笑道:“叔叔不必多礼,某此来是替陛下问问东北战事的,陛下对此很是挂心。”
李祎略一犹豫,以李亨的身份地位是无权过问军事上的事情的,但是他替李琰这个皇帝来问,也不能不说,道:“一切还在掌控之中,郭子仪有大将之才,短期内护住常山郡并无问题。某打算亲自领兵支援,忠王放心,某这就入朝告之陛下。有某在,张康不过是跳梁小丑,蹦跶不起来。”
李亨深知自己这位叔叔身怀的军略,忙道:“不妥,叔叔切勿忘记父皇的重托。张康是跳梁小丑,不值得叔叔亲往,让杜相、王相一并出征即好,那时京畿军务皆在叔叔一人之手。这军事要务,在自家人手中,才能安心。”
第四十五章 问三语
李祎听到李亨的话,双目带着些许怒意的看着面前这个青年。
李亨自是感受到那双眼睛透着的不满,可到了这一步,自己亦别无选择。
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错过了意味着自己这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的渡过余生。
与其这样,还不如赌上一赌。
面对自己这个叔叔,李亨毫无畏惧地说道:“叔父,汉朝大奸臣王莽,在反心未露之前,他为天下百姓称为圣人,可最后?排除异己的是他,代汉而立的也是他。在下并非怀疑武威郡王的忠心,但是此役过后,武威郡王若得胜,功劳之巨,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父皇为人所害,去世的早。陛下根基尚浅,无法服众。届时满朝文武以武威郡王一人马首是瞻,谁能保证他不起反心?谁能保证陛下在日后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舍得交还手中的权力?”
他一副呕心沥血,语重心长地说道:“父皇英明神武,眼界超凡,便是看破这点,才以叔叔同为辅政大臣用来牵制武威郡王。从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显著。武威郡王威望之重,并非叔叔能够相比的。现今却是天赐良机,武威郡王远征西疆,远离庙堂。而今庙堂上政务以宋璟、张九龄、李相为先,军务以叔叔,王晙、杜暹为主。叔叔暂且插手不了政务,由军务方入手,最是适合。王晙、杜暹是武威郡王的人,他们显然不会坐视叔叔夺权,索性将他们调离出去,如此方便行事。只要叔叔紧握京畿军务兵权,届时就算武威郡王得胜回来,也不敢轻举妄动。有叔叔钳制着,才能避免危局的发生。”
李祎深深的看着李亨,道:“也许忠王的顾虑是对的,但我李祎干不出此等之事。武威郡王对我大唐赤胆忠心,所行之事,堂堂正正。他明知我的存在是陛下为了掣肘于他,他却毫不在意,反而让王晙、杜暹全力配合,此等心胸气魄让人敬服。”
“若真如忠王所言,武威郡王日后有异,我李祎当仁不让与之势不两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