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剑圣_无言不信【完结】(159)

  裴旻看着痛哭中的李旦,心中忍不住轻轻一叹:李旦的凄苦,身为外人都觉得难受,何况亲身经历的他:无怪李旦将亲情看的如此重要,只有经历过他这样惨痛的经历,才能够体会亲情的重要。

  听极父亲的苦,身为儿子的李成器、李成义、李隆范、李隆业已经泣不成声了。

  纵然铁石心肠的李隆基心底的防线也松动起来。

  “三郎!”李成器看不过眼了。

  “三郎!”李成义也站在了李旦的这边。

  “三哥!”李隆范、李隆业也先后表态,他们兄弟的情义,千金难买,设身处地一想,自己的父亲与胞妹的情义又岂不是如此?

  李隆基长叹道:“孩儿答应父皇便是。”

  “不用了!”太平公主抹去了眼角的泪花,看着自己的哥哥,心中首次对他有着愧疚之情,一次又一次利用他对自己的爱护疼惜为自己谋取利益!那份近乎倚赖的疼爱,她岂能不知……对着他深深的一拜,一句话也没说,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拜……头也不回往殿外走去。大约走了十余步,她的身子有些不稳甚至有种跌倒的感觉。

  裴旻看着太平公主,那美艳的脸庞揪在了一起,似乎在忍受着莫大的痛楚。

  目光对上,太平公主突地一笑,摇摇晃晃的走到了他的身侧,直接靠在了他的身上,轻声道:“扶我出去,别让我死在兄长的面前。”

  暖香在怀,裴旻心中却只有淡淡的悲哀,跟李隆基用眼神打了个招呼,大胆的揽着她的腰,向宫外走去。

  “长公主这是何苦?”裴旻忍不住轻声一叹。

  太平公主忍着疼痛道:“我有我的骄傲!”说完,她看着面前的那侧脸,低笑了起来,“从侧面看,确实有点像!”她用只有两人声音道:“你可知道,我心底的打算?我原本想着跟母亲一样,当了皇帝,将你招进宫来。只是想不到……低估了三郎,低估了他们五兄弟。也没有想到你比我想象中的更厉害,输得不冤呢……咳……给你个忠告,小心……”血从她的嘴角溢出,话未说完……

  太平陨落!

第二十三章 封赏厚重

  太平公主死了!强势如女王一般的太平公主就这样死在了裴旻的怀中。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有她的骄傲!

  尽管李旦给太平公主求得了一条生路,但是让太平公主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苟活于世,以她的高傲,不如死了更加痛快!

  对于未来的路,太平公主早已决定了,要不以成功者活在世上,要不失败自我了结,所以毒药她早已给自己备好。其实不只是她,李隆基也是一样,若今日是太平公主取得了胜利,就算太平公主能够容得下李隆基,李隆基也无颜苟活于世。

  他们是一类人,李唐的天下,容纳不了两个权势欲望强烈的人。

  裴旻心中有些悲凉,虽无悔今日的站位,但却不免遐想:若当初自己让太平公主收买,真心诚意的为她效力,会是什么情形?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

  至于太平公主临终的劝告,裴旻只能记在心底,时刻注意。

  李隆基的政变成功了,面对齐心协力的五兄弟,太平公主独木难支,败的不亏也败得不冤。

  经此政变,太上皇李旦是哀莫大于心死,太平公主的自尽令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心中的那一点点对于权势的热衷变得痛恨,他甚至觉得是他贪恋那一点点的权势,没有放权给李隆基才导致政变的起因,陷入了懊悔自责,完全不愿意在理会政治上的事情,下达了一封诏书,将手中所有的权力交给了李隆基搬离了太极宫,住进了百福殿。

  大唐这个伟大的帝国经过连番的恶斗,由武氏篡朝起,二张揽权,韦氏、安乐公主霍乱朝纲,太平党人把持朝政,一个个势力崛起辉煌最后灭亡,终于,到了这一天,一切都尘埃落定。

  李隆基也摆脱了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真皇帝!

  唯一让裴旻庆幸的是李隆基在这一次政变最后并没有大开杀戒,朝中太平公主一党的要员早已清除干净。对于他们的家人,李隆基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并没有赶尽杀绝,但也没有选择饶恕,而是抄收家财,贬罚异地。

  不仅如此,最让裴旻意外的还是太平公主的家人也在李隆基的宽恕之内,裴旻记得历史上太平公主除了薛崇简外,所有儿子都给李隆基杀了。但这一次也许是受到了李旦掏心置腹的哀嚎所影响,杀心不是那么旺盛。虽然依旧查抄了太平公主的府邸资产,却赦免了她另外三个儿子的死罪,只是将他们贬为平民,流放巴州,不得为官也不得回京。薛崇简如历史上一般,受到了特免,官复原职,并赐李姓。

  裴旻见李隆基漏掉了惠范,特地提醒了一下。他不是君子,在这种能够落井下石的时候,是不会手软的。

  惠范自然也给判处了死刑,在查抄他家的时候,兵卒将士从他府中收出了一千三百万贯,论抄家的资材,仅次于太平公主,杀的是一点也不冤枉。

  夜幕降临对于朝堂上太平一党的清洗也宣告落幕。

  当天夜里,李隆基在武德殿小摆起了庆功宴,庆功宴的规模不大,但只要有从龙之功的文臣武将都在邀请之列。

  这也是李隆基的高明之处。

  太上皇李旦只是中才,当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他初登大宝,堆积如山的政务,让他一个头两个大,完全处理不过来。然后他想了一个法子,政事来了,完全不用脑子去想,直接问大臣跟太平商议过没有,没有,先去跟太平商议。商议过了?那就更好了,直接依照太平的办法去处理就行。不但军国大事尽数委于太平公主,就连文武百官一应任免的大权也尽数委于太平公主。也因如此,依附太平公主以求前程的官员是趋之若鹜。导致满朝文武,大半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如今太平清除大半,空缺无数,朝纲必然不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