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如此年岁,立下如此功绩,古往今来,本就没有几人。
“此次来洮州,除了了解一下洮州的情况,也想问一问你们是否愿意随我一同上位赴任?”
节度使身为封疆大吏,权力更是重中之重,也更需要文武心腹支撑。
武将这一行不用说,神策军肯定是随他走的。封常清、李翼德、李嗣业、江岳皆是隶属神策军,有他们在,哪里不能去得。
至于文臣一直是裴旻的弱项,好不容易凑成了顾新、张九龄、袁履谦三人组,可不想白白便宜他人,给他人做了嫁妆。所以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真到升迁的时候,为他们表功提拔。
这并不算拉帮结派,身居高位者,岂能没有几个信任的得利干将?
张九龄、袁履谦毫不犹豫的应承了下来。
张九龄才高志远,这在地方担任功曹,哪里比得上在节度使手上任职?
袁履谦更不用说,裴旻的铁杆兄弟,自家兄弟焉有不支持的道理。
顾新却有些迟疑,倒不是不愿意,只是家中有上了年纪的母亲,身体还不太好,不愿意远放为官,迟疑道:“不知刺史可知是哪里的节度使?”
裴旻也知顾新家中的情况,笑道:“郭公身体抱恙,此次大胜之后,决定告病休养,私下与我说过会给跟陛下推荐我继任陇右节度使的职位,只是不知陛下那边会不会同意。此事真无法预料,毕竟陇右节度使是个雄职,盯他的人可不少,人脉不足也是我致命弱点……”
大唐现今有九节度使,分别是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北庭、安西、陇右、剑南这几处,其中拥兵最多的是范阳节度使,最富的是河东节度使,而陇右节度使拥兵次于范阳,富饶次于河东,存于两者之间。
因故范阳、河东、陇右这三节度使的位子人人眼红,每每有空缺的时候,朝堂上皆会争的你死我活。
就算有郭知运的推荐,裴旻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取得陇右节度使这一位子。
若是情况允许,他也想接替郭知运的位子,毕竟对于这一带他特别熟悉。更别说他知道大唐未来的主战场生西方,只要在陇右任职,不愁无功绩可领。
“有幸在刺史麾下任职,顾新万分荣幸。只是母亲身体不适,不敢远走他乡任官。若刺史得以继任陇右节度使,自然效命帐下,毫无怨言。非是如此,实是在下没这福分。”顾新也想更进一步,只是世间事情无法两全,相比自己的官运,他更加看重视自己的母亲。
“无妨!”
顾新才干只能算是一般,裴旻看中的正是他高尚的品格,虽有遗憾,却早在意料之中。
有张九龄、袁履谦两人,以目前他的情况,以是心满意足了。
在洮州住了一宿,裴旻与大部队汇合,一同往长安而去。
长安李府!
自从与李林甫再会,裴云一直住在李府,与他这位昔年的同窗好友抵足而眠,促膝长谈,大有怀念旧时光的感觉。
李林甫自身展现的才智,再一次折服了裴云。
裴云是裴家未来家主的候选人之一,他野心甚大,对于裴家家主是势在必得,将李林甫视为人生益友,最值得信赖的知己,有心借助他的智谋,击败其他的候选人,成为唯一人选。
自李林甫为之定计之后,裴云一直关注着裴旻的动向,知道他凯旋归来,心底不急反喜,大笑的对李林甫道:“林甫兄,裴旻终于要回长安了,听说陛下还特地让太子十里相迎呢!”
李林甫眼中有着不明的味道,心想:“终于回来了!”
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
长安郊外十里亭。
郭知运、裴旻、论弓仁在礼部的引领下走向了皇太子李瑛所在的十里亭。
对于李瑛,裴旻印象不深,只是知道李瑛给李隆基赐死的。
现今朝堂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皇后无子嗣: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发妻,贤良淑德,有长孙皇后之风。在患难时给李隆基极大帮助。但不知什么原因,王皇后无法生孕,至今无子嗣。这也意味着无法依照嫡长子继承法来决定皇储之位。
李瑛是李隆基次子,李隆基掌握实权之后,因长子李潭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脸上有严重的疤痕,给破了相。
皇帝破相有损威严,次子李瑛也得以升任皇太子。
李瑛在历史上给赐死的因由相当的扯淡。
李隆基有一妃子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对于宫斗极为热衷,工于心计。因长相娇媚,善解人意,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是为武惠妃。
武惠妃想要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以掌握天下之舵。
在某一天某一日。武惠妃对李瑛说皇宫有贼,请李瑛帮着抓贼。
李瑛二话不说,领着李瑶、李琚,兄弟三人穿上甲胄,入皇宫擒贼。
而另一边武惠妃又对李隆基说,“太子跟二王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
然后李隆基就将他自己的三个儿子给赐死了。
整个过程充分的体现了李瑛的无知以及李隆基对于自己信任的人的那种近乎白痴愚昧的相信。
皇宫大院闹贼,需要一个太子出马?
而三个儿子穿着铠甲入宫,就是造反?还赐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