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以唐军失败而告终,不过那个时候的阿拉伯自己内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没有乘胜追击,相互罢兵。
现在历史改了,裴旻的蝴蝶效应,让李隆基对西域倍加重视,陇山道、乌鞘岭的开通,令得丝绸之路更加便捷,加快了东西方的交流,西域这块肥肉,提前了三十年成为虎狼窥视觊觎之地。
历史上东西方的碰撞,阿拉伯并非他最强盛的时期,内部有内乱不服者。唐朝也开始衰弱,不在巅峰。
但现在的阿拉伯帝国无疑是最强的,而唐朝却还未到巅峰,在飞速发展中……
这让裴旻有些忧伤,提前惹到了西方狮子的注意,也不知是好是坏。
不过他能做的唯有留意那狮子的一举一动,随时跟他展开较量。
如此隆重的对待张孝嵩,他自身的功绩是其一,他这些年在西域的见闻,对西方局势的了解,才是真正的关键。
也是裴旻的醉翁之意。
第六十九章 张孝嵩投效
面对现在已经改变的局势,裴旻凭借这些年研读李靖、苏定方、裴行俭遗留下来的兵书,几乎可以料算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大唐会跟阿拉伯真真正正的干一场。
不是历史上怛罗斯之战那么草率,而是真真正正对决,关乎国运,关乎世上第一强国地位的大战。
而战场就在西域!
掌握西域,等于掌握战场的主动,了解西域等于了解先机。
不管是哪一本兵书,莫不将知己知彼视为第一要务。
这些年的征战,裴旻看多了死亡,心也越来越冷,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脆弱不值钱,所以对于生命也越发的重视。
战争每个细节的忽视,都能造成诸多的伤亡,甚至成为胜负的关键。
多注意一些细节,往往能够挽回许多的生命。
裴旻在这方面从来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这也是陇右军战斗力真正强悍的原因所在,几乎每一个兵卒都能感受到裴旻对他们的重视,也因此人人乐意为之效死。
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除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余下的就是悍不畏死,勇于向前的精神。
很多的时候,这股精神,比训练装备更加重要。
面对张孝嵩,裴旻也不介意展现他的远见。
“我们大唐与大食国,将来在西域必有一战。对方一直负责欧非大陆的最强大的狮军团,已经向东方这边撤回。足见他们已经开始筹备,我们再后知后觉,等西域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那就晚了。”
“国公这是与我所见略同!”张孝嵩本就和的有点上头,对上意见一致的知己,忍不住拍起了桌子道:“不只是调来了狮军团,还向天竺增了兵。就天竺那乱局,大食国收拾他们,那就是秋风扫落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届时,他们对于西域将会呈现半包围的姿态。”
裴旻对于这个时期的印度,没有什么印象,几乎不记载于册,唯一有印象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将印度给灭了。
平心而论,王玄策的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他在历史上的表现也仅限于此。
这一人灭一国,固然了不起,但跟印度太弱也未尝没有关系。
就现在的印度,裴旻实在不觉得他们有什么能耐挡得住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大军。
“对于跟你交手的大食军,有什么感想!”
裴旻追问了一个问题。
张孝嵩摇头笑道:“这个不能说,会混淆视听的。其实在下的战绩打的漂亮,算不得数。一方面大食国未拿出真正的实力,来取西域的只是他们的边军,甚至不是穆斯林军队。另一方面,表面上是吐蕃、大食联军,实际相互猜忌,吐蕃挑唆诸国与我大唐为敌,却又不想给他人做嫁,帮着大食国攻取他们梦寐以求的西域。也是因为看破了这点,我才敢采取长驱直入的打法,直接杀入腹地,让各怀鬼胎的他们措手不及。”
说到这里,他笑道:“要是以我遇上的为标准,定会遭殃。”
裴旻听张孝嵩如此说来,对于这个人越看越是顺眼,援拔汗那国之战是他个人的巅峰。
这常人说道自己最辉煌的时候,难免会志得意满,夸大自己夸大敌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英雄事迹。
张孝嵩却没有如此做来,而是坦然的分析着一切,实在难得。
“能够看穿敌人内部矛盾,采用最正确的战术打法!正是一位智将最了不得之处,仲山先生不必厚此薄彼!”
他嘴里夸赞着,看着如此了得的人才,那爱才之心,再次跳动,实在忍不住道:“对于河西的情况,相信以仲山先生的才智,能够猜中一二。河西一地,原来没有节度使的存在,故而有七位都督负责境内七州。如今由我统筹全局,无需那么多都督的存在。我只打算在西州、沙州、伊州这关键的三地设都督,以应变临时突发战事。”
“西州都督崔希逸,沙州都督封常清,原本的伊州都督是乐奇,此人也颇有才干,只是为人太贪权,过贪易误事,我原本打算想个法子将他换掉。却不想他挺有自知之明,见我架空了他,自动告病离职了。伊州都督的位子也有了空缺,有没有兴趣来河西帮我?”
张孝嵩瞬间心动了。
唐朝的文人大多都有从军的抱负念头,张孝嵩自请去西域,也是有着向往边疆建功的雄心壮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