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战国初年魏国一家独大,韩国和赵国虽然跟着魏国得了不少好处,但却始终没有强盛起来的原因。
当小弟显然是一件很没有前途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赵丹最近才萌生出来。
长平之战的结果就是这种“老大吃肉,小弟喝汤”思维的最佳体现。
在这场大战之中,赵韩魏三国联手出战,赵国作为老大获得了最大的那一块肥肉,也就是四分之三个上党郡。
韩国和魏国作为小弟,则各自获得了四分之一的上党郡以及陶郡的一个县,这就是喝汤。
说白了,赵国吃肉韩魏喝汤这件事情在长平之战中已经是既定事实,而赵丹目前所想要做的只不过是以外交的方式来将这种事实给确定下来,并且在以后的争霸路途中继续延续下去罢了。
当然了,这些东西赵丹并不会完全告诉自己面前的这些大臣们,因为没那个必要。
作为一名国君,赵丹最重要的责任无疑就是要制定赵国的整体方略,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比如说外交、内政乃至作战再交给面前的这些大臣以及大臣们下属的官员和士兵们去执行就是了。
细节可以商量,但是战略方针这种事情,就交给大臣们去自行领会吧。
就在这个时候虞信开口说道:“大王,那魏王圉乃是亲秦之人,若大王欲连魏,此恐为一大阻碍。”
是的,虽然说赵丹的确很想收魏国这个小弟,但是魏国愿不愿意当赵丹的小弟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赵丹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计较。
只见赵丹微微一笑,对着虞信说道:“虞卿勿忧,此时寡人已有计较。对了,寡人听闻那信陵君魏无忌已然北上,不日便可抵达邯郸。寡人欲收其为寡人所用,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第180章 信陵君入赵,平原君让贤?
之所以要把魏无忌拿出来讨论,主要是因为这件事情有些敏感。
敏感的并不是因为魏无忌的身份。
在见识过魏无忌的才能之后,赵丹已经是下定决心想要把这位信陵君收为己用了。
以魏无忌的能力,赵丹当然不可能大材小用,但如果给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位置,势必又会让赵国政坛产生波澜,这才是敏感的地方。
所以赵丹就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趁机观察一下,看看在场的这些赵国大臣们对于魏无忌的到来都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赵国之中两派的形成和明里暗里的对立,赵丹的心中自然是了然于心的。
但赵丹并不打算去改变这一点。
不仅仅是从帝王制衡的角度出发,同时也是因为赵丹希望能够看到赵国之中有不同的声音。
当两种不同的意见和思想相互碰撞的时候,君王们就更加方便从这之中提炼出真正适合自己和国家的东西。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如果像历史上某些朝代那样儒家士大夫一家独大,导致社会其他阶层都被压迫得完全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完全无法得到该有权利的话,那么这个朝代注定是不能够长治久安的。
归根结底,赵丹并不看重什么公族啊布衣之类的派别之分,只要你是支持寡人支持赵国的,那你就是赵国派,那寡人就用你。只为自己谋利而不为寡人和赵国着想的,那你就别在赵国混了。
所以魏无忌的到来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赵丹趁机观察到底谁是为了赵国,谁是为了己方一派,谁又是只为了屁股底下官位着想的机会。
赵丹的话刚一落下,在场赵国诸大臣们脸色就都不约而同的起了某些变化。
第一个开口的不是别人,正是赵胜。
“大王,若信陵君愿入赵为官,胜愿以相邦之位相让。”
赵胜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作为和信陵君魏无忌齐名的四君子之一,同时又身居赵国相邦这般高位,赵胜的消息无疑也是非常灵通的。
当魏无忌北上的消息传来之时,赵胜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浮出了不久之前的大梁城中,自己和侯赢的那一番对话。
“若吾君奔赵,平原君以为吾君当居何位?可当得起赵相否?”
“若无忌愿往邯郸,胜便向大王辞去相位,让贤于无忌!”
“既如此,则吾君日后,便拜托平原君也!”
虽然已经时隔多日,虽然说出这句话的侯赢早已在大梁城中自刭而亡,但是赵胜想起这句话之时,侯赢的声音却似乎仍在赵胜的耳旁回荡。
虽然赵胜有着诸多缺点,但是有一点却是这位平原君素来所坚持的,那就是——说话算话。
既然是承诺,那么赵胜就一定会将承诺完成。
赵胜原本是打算等到魏无忌到了邯郸之后再向赵丹提起此事,不意赵丹今天却先说了出来,因此赵胜便也就顺水推舟了。
赵胜这句话一说出来,其他人全是一惊,就连赵丹也不例外。
毕竟赵胜和侯赢的这番对话当时就只有他们两个在场,并没有任何其他人,所以当然也就不为人知。
大殿之中一时间陷入了沉默,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都在消化着赵胜突然抛出来的这个炸弹。
这个炸弹可以说是一下子把赵胜的盟友、政敌甚至是国君都给炸得有些懵,毕竟谁也不会想到赵胜居然会直接让位,而且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