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廉颇的光芒实在太盛的话。那么庞煖其实也是有资格去竞争这个当世第一名将宝座的。
说起来,廉颇和庞煖属于老一代的将领,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年纪等各种原因淡出了,其实也不算什么。
但问题在于,赵国新一代的将领同样也是无人能及。
别的不说,就说大名鼎鼎的李牧吧。
这位年轻的赵国将军犹如彗星一般崛起,数次击败了匈奴人,又两次南下关中将秦国的腹地弄得鸡犬不宁,更里应外合攻克了秦国都城咸阳,还有水淹大梁城的壮举。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李牧还十分的年轻,他的年纪不过三十出头,也就是廉颇和庞然的一半左右。
这就意味着,至少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整个华夏大地其他诸国都要因为李牧这个名字而颤抖。
李牧毫无疑问是如今新生代将领之中的第一人。
大部分人都将他看作是未来接班廉颇天下第一名将的最有力人选。
除了李牧之外,年轻一代的赵括同样也是不可小觑。
虽然说现在的赵括还没有达到他父亲马服君赵奢的高度,但无论是在长平之战中屯留保卫战的表现,还是在紧接下来河东郡之战的出彩表现,又或者是在最近匈奴入侵赵国之中定西城反击战的表现,那都是极为出彩的。
只不过由于赵括一直以来都没有独立领军打过一场大仗,而且赵括打的仗规模相对于李牧的来说也要小了不少,这就让赵括没有李牧那般威名赫赫。
更重要的是,赵括曾经在河东郡之战中吃过一次不大不小的败仗,失去了李牧这种不败金身的光环。
因此综合来说的话,如今的赵括比起李牧自然是要有些不足了。
在整个华夏大地看来,未来的赵国军界,应该是以李牧为首赵括为辅。
李牧和赵括很有可能就是未来像现在廉颇和乐乘一样的黄金组合。
俗话说的好,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在如今战国末期,这个大争之世更是如此。
赵国能够一次性拥有新老两代五名将领,而且任何一个拿出去都是足以让其他国家垂涎不已的名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上天眷恋赵国的地方。
当然啦,所有人都非常的清楚,这一切的源头,完全是来自于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继位不过十年时间的赵国国君赵丹。
如果说赵武灵王是赵国霸业的真正开拓者,赵惠文王则是赵国霸业的守城者的话,那么赵丹就是在祖宗基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那个人。
到了赵丹这一代,赵国再一次的兴起,并且一飞冲天压制住了所有的国家。
在赵丹的统治下,赵国国力蒸蒸日上,良将贤臣辈出,这充分证明了在这个人治的时代,一个贤明的君主对于国家来说是如何的重要。
但是再贤明的君主也好,那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烦恼的,如今赵丹就面临着这么一个幸福的烦恼。
自己麾下能打的人太多了,究竟要让哪一个人来出任这个征讨魏国大军的主帅呢?
赵丹思虑半晌,目光在所有人的眼中划过,最后缓缓的开口说道:“关于这一次征伐魏国的主将人选,诸卿尽管畅所欲言便是。”
第690章 战争准备
从稳妥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要先听一听面前这些大臣们的意见,让这些大臣们有一种参与感,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参政的热情。
事实上,赵丹发现自己低估了自家大臣们的参政热情。
赵丹话音刚落,赵胜就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大王,庞卿一直以来对大王忠心耿耿,又立下许多汗马功劳,而且指挥能力出色,屡屡为大王开疆拓土。以臣看来,庞清正是这次出征魏国的最佳主将人选。”
赵丹看了一眼说话的赵胜,对于赵胜所说的话一点都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庞煖可是赵胜的政治盟友,如果在这件事情上赵胜不推举庞煖出战的话,那反倒是一件咄咄怪事了。
但并不是只有赵胜才会提出人选的。
赵胜的话音刚落,另外一边的虞信也就咳嗽一声,缓缓开口说道:“大王,武信君廉颇素来领兵有方,率领大军东征西讨功劳无数,正是这一次领兵的不二之选。”
虞信推举廉颇,又一件让人毫不意外的事情。
从现在的赵国政坛来说,也就只有廉颇还有庞煖这两个人是最有能力竞争这个主将人选的了。
虞信话音刚落,赵胜就皮笑肉不笑说道:“武信君劳苦功高,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武信君毕竟年事已高,年年出征未免也是过于辛苦了,所以吾认为这一次武信君不如就先在邯郸之中好好休息一阵,等到下次有机会的时候再领兵出征吧。”
廉颇一听这句话立刻就不高兴了,开口反驳赵胜道:“平原君,军人便该以马革裹尸为荣,吾既然为大王之臣,那么理当报效大王,为大王冲锋陷阵疆场杀敌,这才是臣子的本色。再说了,和庞卿相比,吾可是一点都不老呢。”
双方一番争吵,足足吵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也没有得到任何的结果。
最后还是如今的赵国大行人郑朱结束了这一次的争吵。
只见郑朱站了起来,对着两边拱了拱手,说道:“既然诸位如此争执不下,那么便请大王进行裁决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