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星丛》全书的中心人物是主人公凯斯·兰森。这是一个迟疑不决的人,个人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也是这样:不想伤害妻子和婚姻,又在其他女人的诱惑面前把持不定;面对桀骜不驯的异族下属时,既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又担心引起种族冲突。索耶最擅长刻画这类犹豫、迟疑的中年人,《终极实验》中的彼得·霍布森、《计算中的上帝》中的托马斯·杰瑞克都属于这个类别。随着情节推进,主人公逐渐坚定起来。这一过程描写得丝丝入扣,令人信服,使人物凸显于纸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科幻小说离不开“科”和“幻”。有的作家是先“幻”后“科”,先想像一套科学原理,再以此为基础逐步外推。弗诺·文奇和特德·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索耶则代表另一类科幻作家,先“科”后“幻”,从已有的科学(或科学猜想)出发,想像始终围绕已有的科学理论。具体到《星丛》中的时空理论、恒星理论、宇宙生成论、夸克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严谨的理论,加上张扬恣肆的想像,使索耶的作品焕发出万丈光芒,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比如,世界是怎么诞生的?索耶不是堆砌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干脆通过“捷径”跃出这一时空,从另一个时空中遥望我们世界初生的微光;许多科幻作家描写过有智力的非人类智慧生命,但《星丛》向我们展示的却是无比巨大、宛如星球的生命体,他们成群结队,与人类对话,与人类厮杀。人类的种种科技,在这些巨大的身躯面前统统成了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
《星丛》是一部难得的大场面科幻佳作,为人类的想像力勾画了新的边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作品,科幻小说这艘驰骋天宇的巨船才有了自己的龙骨。
《星丛》作者:[加] 罗伯特·J·索耶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一部 第一章
损失惨重。
引力已渐渐地消失了,凯斯·兰森在零重力状态下飘浮着。通常他会觉得这种感觉令人平静,但今天却不同。唉,今天!他疲倦地呼出一口气,摇了摇头。星丛所受到的损伤将耗费数十亿元的维修费,还有,丢掉性命的联邦公民有多少?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随之而来的讯问会确定死亡数的——尽管他根本不愿意面对那个时刻。
所有那些令人惊异的发现,包括算黑体的第一次接触,最终仍可能被政治阴影所笼罩——甚至可能爆发星际战争。
凯斯按下他面前控制台上绿色的“启动”按钮。他乘坐的分离舱算船坞隔舱后舱壁上的锁环脱离了,透过玻璃钢舱体传来了“湃的一声,控制整个飞行过程的程序已经预先输入分离舱的计算机:首先算星丛的船坞隔舱脱离,然后向捷径飞去,进入捷径,从鲸鱼座天仑五的外围穿出,最后进入中央航天站上的某个船坞隔舱。中央航天站是联合国特设的,目的就是控制这条距离地球最近的捷径内的交通。
整个飞行过程都已事先设定,在旅程中,凯斯除了不断回想所有发生过的事以外,没有其他的事可做。
起初,他并没有体会到它的意又,但实际上,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眨眼间越过半个银河系已经成为一件平常事。这是十八年前那次兴奋呼喊的回音。捷径系统——众多漫布在星系中、明显是人工制造的通路,这些通路允许瞬时的点对点移动。发现这一系统时,凯斯就在现场。在那时,凯斯将整个系统称为魔术。想想看,不过二十年前,整个地球的资源消耗殆尽,仅仅是为了在距地球仅十一点八光年的鲸鱼座天仑五第四颗行星上建造新东京殖民地,以及在距地球仅十一点二光年的印第安座第五的第三颗行星上建造新纽约殖民地。但是现在,人类已习惯了从银河系的这一头——下子窜到另一头。
得益的不光是人类。尽管一直没有发现捷径的制造者,但是银河系中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包括瓦达胡德人和艾比人。十一年前,他们算地球上的人类和海豚共同组建了行星联邦。
凯斯的分离舱离开十二号船坞隔舱门,向着太空飞去。
分离舱看上去像是个透明的肥皂泡,其设计上能使乘员存活几个小时。它的中部围绕着一道厚厚的白环,环上安装着生命支持系统和推进器。凯斯转过身,看着留在他身后的母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巨大的碟状中心边缘的船坞隔舱。随着分离舱越飞越远,凯斯看到了互相连锁的三角形生活舱。顶上四个,还有四个在底下。
上帝!凯斯看看他的太空船,心中暗想,上帝!
四个下层生活舱的窗户都黑着。碟状中心上纵横交错地留着被细如发丝的激光烧焦的痕迹。随着分离舱向下运动,他透过碟状中心上一个开裂的圆洞看到了星空——这个圆洞过去不存在,现在被硬生生剜出一个十层甲板厚的圆伸体。
损失惨重,凯斯不禁又想道,太惨重了。
他转过身,透过“肥皂泡”向前看去。很早以前他就已经放弃了从太空中搜寻任何捷径踪迹的努力。平常它们是些不可见的、无穷小的点,直到某些东西触动了它们,就像——他看了一眼他的控制台——他的分离舱四十秒之内会做的那样。那时,它们会膨胀,把前来的无论什么东西统统吞进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