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典赤点点头道:“听起来确实不错!很有道理。”
李志远说:“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志远兄弟,我义父自1912年督军新疆,一直是顶着极大的压力去努力实现一切的,可是外人的评论是什么,你知不知道?”
穆典赤摇摇头:“我不知道!在草原上,除了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单纯的生活外,很少人会关心外面的世界,我也一样。我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我只不过希望将来能够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一起扬鞭策马,纵驰草原,看星星,数月亮,过自己喜欢的平淡生活。有机会的话,能够遍游大江南北,此生足矣。”
李志远不禁神往,他笑着说:“难怪我和典赤兄会如此投缘,我们连理想都差不多,只不过我可没你那么好福气,我义父的事一日未了,我是一刻不得安宁啊!说实在的,你们能有这样的闲情,很大程度也要归功于我义父,新疆是乱,但比起以前来,应该说还是好多了,再和内地比,那更是安定多了。
外人评价我义父说他闭关自守,以致经济发展缓慢。这种闭关自守表现为:首先是阻却国内外一切势力的介入,对国内、省外,采取割据自守的政策,在星星峡设卡,拒绝内地派遣官员进入,地方官员都是自己的亲朋故吏,这个我不否认,但这在所有的军队中都是这样做的,动乱时期只能如此。不过当中也有很多军官是回族人、维吾尔族人等,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我义父还封锁了内地对新疆的通讯、新闻和文化信息,防止内地军阀插手新疆。如果他不这样做,内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一哄而入,只怕比起土匪作乱尤胜。
其次是对境外事务不干涉、不介入,对于俄属地区爆发反俄起义,只将安置的难民遣送回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不干涉苏维埃政权,白俄军队窜入新疆,被解除武装,要求苏俄政府特赦后遣返,对暴乱的白俄败兵才同意红军追剿,最后被赶入蒙古境内。而同意与苏俄通商,是他闭关自守政策中的唯一例外。
这项政策特别多人反感,可是这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军饷,民国以来中央财政就极其拮据,根本无法解决,军饷断绝,我们拿什么来养军队?告诉你吧,在新疆,有2万兵的编制,实则不足1万的弱兵,而且没有统一的编制。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如何去对付外敌?所以我义父实行“分散治军”和“弱兵政策”,防止“武人干政”,从而解决新疆治安问题,只需要政治手段无需用兵,这统统都是谎言。为了军饷,我义父头发都想白了,屯兵垦农的政策虽然出现了很大的危机,但至少目前还不至于生乱,因此新疆目前主要的乱还是各民族内部的动荡,所以我义父希望借助各地方强势联合来达到安定团结的目的。”
听了这些,穆典赤觉得似懂非懂。
李志远又道:“对于内部,我义父提出“改良政治、实行民生政策”,实际上他只整顿了吏治,民生政策并没有兑现。这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从上至下的改革不是一下就可以做到的,这触及了无数上层王公的根本利益。对于文化方面,只要你看我们两兄妹,就应该知道我义父是多么地重视啦。我们能学习回语,正是源于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穆典赤“噢”了一声,极有兴趣地问:“那是什么原因呢?”
李志远说:“这也由于曾有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我义父曾协调哈密王室同托尔帕克起义,那个时期,他的工作是听取双方的申述,说服双方退让并接受对方的条件。交涉双方使用的都是维吾尔语。他们互相诘问,指责甚至讥讽,我义父只能通过翻译去了解双方交涉的基本内容。这次经历,使我义父对双语交流有了这样两条印象:一、翻译(当时官方的称谓是“通事”)在新疆的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二、造就兼通双语的官员是处理好新疆政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义父对双语交流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他极其鼓励学习新疆内的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主要的如维吾尔语、回语等,对这类人才特别的提拔。刚开始时,我和妹妹跟着义父手下的一个官员学习,也只是觉得好玩,想不到如今倒派上用场啦。”
穆典赤点点头说:“如果我不是跟着刘玉昆老师学习汉民族的知识文化,我想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也不会聊得这么开心啦。不过,你说了那么多大道理,我还要时间消化消化。”
李志远笑道:“唠叨了那么多,典赤兄不觉得心烦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天已开始亮了起来,一匹骏马带着五彩的朝霞从天边飞驰而来。
七、扬鞭策马(4)
马蹄声在宁静的早晨显得特别的清脆,由远及近,越来越响,惊醒了阿力克、穆劲威他们,连帐篷里的李楚悦也走了出来。
一声长啸,骏马在穆典赤和李志远面前稳稳地急刹住,马上跳下一个年青的小伙子。正是昨夜的小达子。
小达子的脸上显得十分的不安和焦急,穆典赤不由地紧张起来:“小达子,是不是又出什么事啦?”
小达子看看李志远,一时不知该不该说好,穆典赤连忙将小达子拉到一边问:“快说啊,出什么事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