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深瞳_陈楸帆【完结】(9)

  “某种程度上,是。不过,记住我刚才的话,‘它’是有目的性的。而且……”石斟酌了一下,说:“……很可能这只是第一阶段的突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都说不好。”

  哗啦一下。莫可非心头的那块大石土崩瓦解了。一方面是案件的神秘面纱似乎昭然若揭,另一方面,她想起了满脸倦意的陈默。

  他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听老师说,最近你认识了个警察?”石成峰话锋突然一转。

  “嗯。刚认识不久,他负责那件案子。”

  “当警察的背景都挺复杂的,你可要带眼识人,自己当心点。”

  莫可非听出他话里有话,但还是客套地道了声谢。

  “谢谢关心。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

  “噢对了,你找个机会跟欧阳教授好好谈谈吧,他还是很器重你的,不要因为小小的误会就伤了师徒感情。另外……你知道我们所那个关于‘视觉理论与模型研究’的项目马上启动了,这可是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拨款的项目,别错过了机会。”

  莫可非点了点头,退了出去。虽然她对石成峰的钻营投机、油滑世故十分不屑,可毕竟是自己的师长,一席交谈,让她茅塞顿开,解开了心中不少的疑团。

  可是,她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1

  市立美术馆。人流如织。

  最近这里正在举办文艺复兴艺术藏品展,一百余件出自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切利尼等大师之手的珍品,由佛罗伦萨的贝利尼博物馆,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一睹风采。

  “干吗约我来这种地方……”

  陈默警惕地打望着四周,一边避开拥挤的人潮,小声地抱怨着。

  莫可非笑吟吟地在人群中穿梭着,从那些标志着人类辉煌文明的雕塑、绘画、彩陶、刺绣、挂毯、银器前翩然而过。

  好不容易找到个人群稀疏的角落,两人稍稍缓了口气。

  “照你这么说,我这案子破不了了?”

  莫可非出神地望着墙上的浮雕,那是波那洛蒂的《把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

  “可能吧,这是进化,进化你懂吗,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干预的。”

  “可你不是说,进化也有它的目的吗?”

  “可没人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啊,拜托那只是一个比喻而已。好啦好啦,今天带你来,是让你休息放松的,你别老问东问西的了。”莫可非嗔怪道。

  陈默没了语言,呆呆地跟在后面,胡乱张望。

  大卫。古代马。思想者。

  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韦罗基奥。切利尼。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初叶,文艺复兴的风暴席卷欧洲大陆,而风暴之眼,正是这群星璀璨的艺术之都——佛罗伦萨。

  莫可非在《最后的晚餐》前停住了。

  “这不是原作……”她喃喃地说。“我看过1:1的原作复制品,可这幅粗糙、黯淡、轮廓不清,似乎尺寸还小了一点……”

  耶稣与十二门徒姿态庄重,神情各异。

  “姑娘好眼力。”旁边突然传来一把浑厚的声音。“这是临摹的复制品。”

  两人转头一看,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意大利文物保护法规定,油画名作真迹不能离境。因此,这次展出的油画,都是十六世纪大师根据原件临摹的,所使用材料的化学成分均经过了检验和认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可为什么看起来……”莫可非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呵呵。那是因为不少油画是画在教堂的天花板上,如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而中世纪的临摹条件有限,只能仰望着来摹,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而且一般情况下,仿制品比原件要缩短3到4个毫米。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象街头卖的行画那样清晰逼真,反倒不是文物了。”老者耐心地解释着。

  两人点点头,谢过老者,继续参观。

  “哈。没想到你还挺懂行的。”陈默揶揄莫可非。

  “小看我,俺从小学油画的。”

  “还真是……没看出来。”

  莫可非作势要打,陈默装出一幅害怕的样子。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那位老先生的话倒是提醒了我,视觉系统的进化并不单纯是生理层面上的,也可能是心理或者社会文化层面上的。” 莫可非若有所思。

  “怎么说?”

  “打个比方,从完全平面的描摹到透视法的出现,这是多大的一个飞跃,再想想,古典主义与印象派、立体主义之间的裂缝有多深。每一种艺术技法的创新,每一个新的流派的诞生,或许都昭示着人类视觉上的一种变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

  “照你这么说的话,不同的民族之间,同样存在着视觉上的差异。”

  “哦?”莫可非不解地看着陈默。

  “比如中国山水画,讲究虚实相生,知白守黑,步移景随,境由心生,这跟追求客观真实的西洋画派又有天壤之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