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打的是后勤,皇帝说派两万人,但是这两万人并不重要,因为古代打仗最爱吹嘘了,两万人都能吹成二十万人,敌人都是以灶和粮草来判断对方的兵力,因此后勤的调度才是这一场战役最精华的部分。然而,韩艺知道萧锐的性格,没有骗人的天赋,真正的佛教中人还是比较诚实的,你如果告诉他,这只是做做样子,他装不出那种大战在即的样子,因此韩艺只能瞒着他,给他一点点错误的暗示,让他觉得围魏救赵只是表面功夫,真得的目的是要下毒手。
因此在萧锐离开之后,韩艺与张大象等户部官员开了个会议,暗中下达命令,让黄河以北各州县都准备好规定的粮草。
其实准备粮食,只是让州县将粮食屯好在某一个地方,人力物力都得准备好,随时准备发往前线,并不是真的就发往前线,韩艺这么做,就是要让黄河以北大规模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大举进攻的假象来。
其实这假得比真得还要麻烦一些,如果真的要大举进攻,直接算好粮草,发送到前线那就可以了,假的话,你得让对方相信你这里面藏着杀招,但是又不能造成过度的浪费,要是骗个高句丽,你耗费太多钱,那说出去都丢人。
这会议一直开到傍晚时分才结束,但会议的结束,预示着接下来会非常忙碌,户部官员都不是赶着回家,而是赶着去做事。
“郑主事?你回来了。”
忽闻一人说道。
“嗯!”
屋内的韩艺听罢,急忙起身迎上,只见郑善行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当即苦笑道:“你知道的,原本你回来,我肯定是要给你放一个长假的,但是你回来的时机真是太糟糕了。”
郑善行笑道:“这我已经听说了,是不是因为高句丽、百济联合攻伐新罗一事。”
韩艺点点头,道:“进屋谈吧。”
郑善行点点头。
入得屋内,这才刚刚坐下,郑善行不禁叹了口气,道:“这太平多久,又燃起了战火。”
韩艺愣了下,道:“我以为你也会如独孤无月他们一般,支持对高句丽动武。”
郑善行苦笑一声,道:“不瞒你说,我倒也不反对,高句丽反复无常,觊觎辽东地区已久,若不灭高句丽,始终是一个隐患。”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只不过每回打高句丽,总是要死不少人。”
韩艺道:“这一回只是围魏救赵,陛下没有打算大举进攻,死伤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不会很大。”
郑善行呵呵道:“可我看着不太像啊!”
韩艺笑道:“那不知你是如何想的?”
郑善行道:“我小小一个主事,这些事可轮不到我来出主意,我们还是谈谈关于桑田的事吧,我这番出行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顺利。”
韩艺皱了皱眉,对于他而言,那围魏救赵跟他的计划关系不大,也轮不到他去操心,可这桑田计划才是他看重的,忙问道:“怎么呢?”
郑善行道:“我只谈下大概六成的田地,但还有四成怎么也谈不下来。”
韩艺惊讶道:“才六成?”
这的确出乎他的意料,那都是贫瘠之地,种不出什么粮食来,我这是送钱给他们,这都有人会不答应?
郑善行点点头,忽然问道:“你梅村没有士绅吗?”
韩艺微微一愣,随即摇头道:“我梅村比较偏僻,都是一些上野村夫,哪会有什么士绅。”
“这就不怪了。”
郑善行点点头,又道:“你忽略了士绅在乡村中的声望。”
韩艺一脸疑惑道:“不太明白。”
郑善行道:“俗语有言,官有政法,民从私契,何谓私契,其实就是乡村中的宗祠,而宗祠一般都是乡中德高望重的人建立的,这些人多半都是贵族士绅,在很多时候,县衙的影响力远不如士绅,士绅只是配合县衙,而不是服从县衙,虽然我们得到了县衙的支持,但是我们没有得到士绅的支持。我谈下的州县,都是相对而言,非常贫瘠的地方,那些大士绅不会待在那里,而像郿县这种地方,士绅影响力极大,因此根本谈不下。”
韩艺问道:“为何士绅要反对?”
郑善行道:“这很简单呀,士绅之所以地位高,那是因为乡民都依附他们,一般乡村的规矩都是由士绅制定的,其实我郑氏也是如此,在荥阳,我郑氏说句话可比官衙要好使多了。”
韩艺终于明白了过来,道:“而我的承包方案,会导致乡民依附商人,而非是士绅,因此士绅会反对商人进入他们的领域。”
郑善行点点头道:“这几乎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这会对士绅造成致命的伤害,会破坏官有政法,民从私契的规则。”
韩艺微微瞥了他一眼,道:“你觉得官有政法,民从私契是好是坏?”
郑善行笑道:“你无须试探我,在这事上面,我不需要隐瞒你,我觉得利要大于弊,但并非是因为我自己是出身世家大族。”
韩艺道:“愿闻其详。”
郑善行道:“首先一点,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风俗和文化,国家制定任何政策的时候,不可能考虑到每个乡村的风俗,而士绅熟悉当地风俗,同时士绅都有文化基础,他们能够很好理解的国家政策,并且从中调和,取得平衡。其次,士绅与官员也能够相互制衡,士绅与乡民毕竟是一直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有着同样的习惯和风俗,这是官员不具备的,有士绅在,官员也不敢肆意妄为,士绅同样也不敢乱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