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孩子们学习了新知识,而且是在皇后的昭仪学院,那么在他们心中就会形成国家的概念,不会再一味的只知道遵从那些落后且愚昧的乡法,而且也不会盲目的受人怂恿,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来。而且这都是潜移默化的,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出面。”
武媚娘听得目光急闪,但嘴上却道:“可是我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来建设昭仪学院。”
“不需要!”
韩艺笑道:“皇后莫不是忘记商人了,商人更加想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而且商人也是因地适种的主要的依靠对象。只要昭仪学院配合朝廷的因地适种政策,在因地适种的地方建设学院,但是这钱得由投资在哪里的商人来出。商人一定会答应的,因为他们可能会因此赚得更多。
首先,他们捐助昭仪学院,他们的孩子就能够去昭仪学院读书。另外,被他们雇佣的农民的孩子也能够上昭仪学院读书,这样一来的话,只怕会有更多的农夫愿意将土地租借给商人,但是由于之前的政策,其实百姓是将土地放到朝廷手中,再由朝廷租借给商人,等于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多,这样反而能够避免土地的兼并,以及偷税漏税。”
武媚娘听罢,是心花怒发呀,从她的政治利益来看,削弱乡绅的影响力对于她而言也是有利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然而若如韩艺所言,取而代之将会昭仪学院,同时,昭仪学院将能够快速的对外扩张,这对于而言同样是一举三得啊!稍显紧张的瞥向李治,她虽然知道李治应该会答应,但这毕竟牵扯到她的核心利益,她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李治思忖半晌,点点头道:“你这主意真是不错。到时那些曾今拒绝朝廷因地适种政策的乡村只怕会追悔莫及。”
对于他而言,同样也是一举三得,因地适种当然就不用赘述了,这能够富国富民,而乡绅过于强势,对于朝廷而言亦非好事,但也不能没有乡绅,只能说削弱乡绅的影响力,那么添加昭仪学院这个非政治因素在里面,可以达到很好的平衡,而且不会引起任何动荡,我是为百姓着想,增添福利,乡绅也不能说朝廷针对他们,这个是你情我愿的,昭仪学院又没有强迫你们来读书。再来,普及教育是双刃剑,但是教育如果掌握在皇室手中,那当然是利大于弊的,它能够给百姓灌输皇帝需要的思想。
“陛下圣明!”韩艺道:“臣盖以为,朝廷只能引到百姓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不能用政策去压迫百姓,纵使初衷是好的,但也会引起百姓的反抗心里。”
武媚娘见李治松口了,知道也该自己表态了,笑着点头道:“这不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么。”
李治笑着点点头道:“但同时也包含了儒家的教化思想,而两者合二为一,正是我大唐文化的精髓所在。好吧,这事就由你去办吧。”
这甚至都不需要经过任何讨论。
“微臣遵命!”
韩艺说完又道:“陛下,皇后,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什么?”
“臣希望能够在扬州建一座昭仪学院,钱方面,臣会一力承当的,算是臣对于家乡的一点报答。”
李治笑道:“这可得问皇后。”
武媚娘笑道:“纵使我不愿,我也不能拒绝韩侍郎想为家乡略尽绵薄之力呀。”
而且还不要你出一分钱。韩艺忙道:“多谢皇后恩准。”
这倒不是他临时想到的,而是他一早就计划好的,目前昭仪学院正处于一个井喷时期,他必须要赶在这之前,在扬州先建立昭仪学院,什么家乡,那还真是其次,他主要是想增加杨展飞的政绩,吸引更多的商人南下投资。
正当这时,张德胜迈着小短腿跑了上来,喘着气道:“陛下,前线捷报,前线捷报!”
“哦!快拿给朕!”
李治倏然起身,待张德胜将捷报递上之后,他急忙打开一看,看罢,他哈哈一笑:“司空他们将要凯旋了。”
第1287章 忽悠失败
李绩他们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虽说最终还是没有攻下新城,但那只是其次,李绩他们也希望赶在寒冬到来之前,尽快班师回朝。而高句丽没有打算反扑,因为高句丽目的是消灭新罗,稳定住后方,这个目的没有达到的话,还跑去跟大唐宣战,那渊盖苏文可没有这么蠢,辽东地区被打的够呛,他还得想办法尽快让当地的百姓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毕竟辽东地区是高句丽的第一道屏障。
虽然这只是一场不大的战争,但却是一场非常划算的战争,唐朝连精锐部队都没有出动,就解决了这一桩麻烦事,损失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这也附和李治的战略思想,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积蓄国力,对外还是尽量收敛一些。
由此可见,唐王朝近年来的国运还真是非常不错的,这内外开花,诸事都非常顺利,令人对于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不过对于韩艺而言,这高句丽战场倒真是其次,他认为大唐扩张的太快了一点,这版图已经够大了,但是人口又太少了,而且对于已经征服的地区,管理十分松散,一旦出问题,就会发生一连串的多骨诺米牌效应,他始终认为生产、内政和民族的融合才是大唐目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日,韩艺就将邹凤炽等参与到因地适种政策的商人找来,跟他们商量着由他们出钱,投资昭仪学院的事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