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你可就不知道了吧。据户部传来的消息,户部将会将一部分吏转为正式官员,因此才要招收大量的吏。”
“这两者有关系么?”
“怎么没有关系?既然今日吏可以转为正式官员,那么他日定也可以,你想想看,就算考上了科举,又有几个能够分到户部,而且韩尚书看重的可是能力,你儒道学得好,你不会算术,人家韩尚书可是不要的,咱们要能够进户部,好生努力几年,或许就能够在户部当官,这可比科举还有好多了。”
……
贤者六院。
“韩小哥真是料事如神呀,这要是以前,这些青年才俊可看不上一个小吏,而如今却争先恐后来报名,这可都是因为韩小哥啊!”
李淳风站在一个转角处,看到院内长长得队伍,拥挤不堪,不禁感慨道。
其实这个六证,归根结底,还就是韩艺一嗓子嚷嚷,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可是这一开考,就有这么多人来报名,多半都是一些青年才俊,剩余得就是一些从事账房工作的人。
韩艺笑道:“不是我聪明,而是这些人聪明。”
“此话怎讲?”
“首先,这会计证和教师证是有极大的可能获得工作的。但这还只是其次,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既然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那么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推崇下去,可要想吸引人来考,首先得证明这个证书有他的价值所在,那么第一批考上的人,一定会得到我们的重用,这样的话,接下来才会有更多人来考。”
“原来如此!”
李淳风恍然大悟,道:“可他们再怎么精明,也远不及韩小哥你呀,他们心中所想,早已经被韩小哥你猜透了,这才有眼下这一幕。”
“过奖!过奖!”韩艺呵呵一笑,又道:“这边就拜托李太史了,我还得去户部看看。”
李淳风苦笑道:“韩小哥,你这也太着急了,这么多任务同时进行,你的压力可是不小啊!”
韩艺笑呵呵道:“做人得乐观向上,只要我想着一劳永逸,那心里就舒服多了!”
李淳风听得哈哈一笑,道:“韩小哥果真是妙人妙语啊!”
第1431章 你们已经过时了
在李淳风看来,这都是韩艺的功劳,也就是英雄造时势。
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英雄造时势,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势造英雄,这两者是相互相成的。
韩艺的教育推行为何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大半功劳得归咎于这个时代,如果换他在宋元明清时期,那真是很难的成功的。
科举起源于隋唐,兴于宋,盛极于明清。
明清时代,读书人就是为了当官,没有其他的想法,个个学得官场本事,以当官为荣,要是不当官,那就得饿死,故此要论官场学问,整个地球表面,也没有哪个国家有咱们中国研究的透彻,这可是几千年的沉淀呀。
而在唐朝,这种思想算是非常薄弱的时期,因为唐朝还没有完全形成君主高度集权,还在君主与贵族共治天下到官僚主义的过度时期,当下很多贵族就不愿去当官,嫌皇帝太蛮横专制,或许嫌弃李世民杀兄杀弟,不愿为这种君主效力,这种人有得是,因为魏晋时期,贵族生来就是官,他们才不稀罕,而且他们都有着极强的原则性。
个人思想是非常自由和开放的,唐朝有几个诗人不讽刺朝廷和皇帝的,那白居易不就天天埋怨房价太贵么。
而百姓的概念,当官都是贵族的事,跟他们没有关系,这种思想也非常弱。
而韩艺推行的教育,包括六证考试在内,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没有跟当官产生直接联系,即便间接的联系,也是为了搞个噱头,好比说考个会计证,可以去户部当吏,那也只是吏,不是官,吏跟官有着天地之别,吏就类似于协警之类的,一般是没有升迁的资格。
大家上昭仪学院,只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读书人去考证,是为了一口饭,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当官。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为如果按照李世民的构想,科举的意义就在于,让天下人才尽入他的瓮中,有本事的人不要老想着去造反,没有本事的人,没那能耐,天下可安,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在唐朝得到完成,而是在明清完成为了。如今让韩艺这么一变,这人才就分流了,不是全往官场里面挤,要是以此下去,就不可能出现像明清那种情况。
其实在整个华夏历史上,唐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是文明过渡融合时期,究竟会往那边走,都是在时代形成的。
市署!
“韩小哥来了!”
“韩小哥!”
坐在市署大堂内的二三十余名商人见到韩艺来了,纷纷起身。
“哇!都来了啊!”韩艺故作诧异的左右看了眼,又呵呵笑道:“看来你们还是挺明锐的呀!”
这些个商人皆是干笑不语。
“你可算是来了!”
待韩艺来到跟前,郑善行便小声道。
韩艺回道:“你搞不定?”
“不是搞不定,是他们太啰嗦了!”
“早知这样,我就先去王义方那边看看,真是失策啊!”韩艺郁闷道。
郑善行听得却是好气好笑的看了眼韩艺。
韩艺转过身去,道:“都坐吧,都坐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