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流通的是越来越快,数量也是越来越大,韩艺认为是时候再拓展金行的业务。
在此之前,他先是去到了元家,跟元家谈妥一切事宜,主要就是资金分配,以及技术问题,资金分配的话,因为元家的财政早就南移到江淮、江南等地,大本营倒是没有什么钱,其实这也是为元行在做准备,到时商人存进金行的钱,直接就拨给元家大本营,而且,元家还会继续的将资金南移,因为计划就是这么定的。为此,元家还特地让长运集团帮元家打造了一艘非常坚固的船,主要就是负责运送金钱的。
而技术的话,最终还是决定,将原料与印刷分开,韩艺给他们印版,而纸张、墨汁都是由韩艺在扬州的作坊负责,这不是韩艺不信任元家,他跟元家都已经不存在信任的问题,那就一条线上面的蚱蜢,随着南进计划的进行,两者都已经死死的绑在一起了,这样分开的话,主要是防止过度印刷代金券,这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元家应该不是很懂金行,这个需要韩艺在旁督促的。
元家也害怕会出问题,他们也觉得应该如此。
等到与元家谈妥之后,大唐日报就正式对外公布消息,首先,将会发行全新的代金券,共两套,一套是铜钱,一套是绢帛。铜钱有八种面额,绢帛四种。铜钱最大的面额是一贯钱,绢布是五十贯钱。
此举也是在力挺绢帛的货币地位,因为如今货币太少,朝廷目前都还在储备铜,如果根据市场需求,那必须得大规模发行货币,因为工商业发展太快,朝廷跟不上,大规模发行货币,必然就会淘汰绢帛,这会让朝廷后继乏力,韩艺还是喜欢厚积薄发,而且,绢帛在贸易中地位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中原盛产,坚持绢帛的地位,其实就是在坚持大唐在贸易上的主导地位。
从面额上来看,绢帛将会用于资金较大的交易,铜钱就是用来满足于日常生活。
因为在扩展西北贸易的同时,绢帛的价值一直都在往上涨,这也是韩艺敢这么做的原因,不怕绢帛卖不出去。
以前的代金券也可以用,只是说不再生产,也可以拿来金行兑换新得代金券。
这个还不算是改变贸易规则,只是说以新换旧。
然而,还有一个消息,就是金票的诞生。
这个就是改变了贸易规则。
这立刻就引起了长安富商、贵族的关注。
在古代贸易最难的就在于运输慢,危险系数大,带钱出门,是要冒很大的危险的,尤其是大量的钱。
而从今日开始,这个顾虑将会减少很多。
第1482章 世道变了
在公布消息的第二日,长安首屈一指的富商就齐聚在金行的贵宾房内,一直以来都非常宽敞的贵宾房,今日变得有一些拥挤,想要喝一口茶,都得将屁股往前挪个几寸。
“韩小哥的意思是,这小小的一张纸,最多可以代表一千贯钱?”
年轻的贺若寒拿着韩艺展示给他们看的金票,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他的想象力无法从这一张纸上面联想到一千贯。
“错!”韩艺笑道:“它就是一千贯。”
贺若寒手上一哆嗦。
窦衡道:“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能够伪造这金票,他就能够白白获得一千贯?”
韩艺道:“不是白白,而是他用智慧,并且冒着坐牢的危险获得的,如果你能够伪造,我不介意给你一千贯。”
郑善行笑道:“如果这么好伪造的话,也轮不到金票了,代金券就能够令金行倒闭。”
钱大方道:“可是我觉得这样做反而更加冒险,一千贯钱要遗失是很难的,但是这一张纸太容易丢了,万一丢了,那我可就得倾家荡产了。”
韩艺笑道:“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做过非常多的考虑,首先,如果丢了金票,麻烦肯定是有的,至少无法及时从当地取出钱来的,必须要拿着户籍在一方进行登基、确认,然后一方会按时派人来长安进行联络,到时确认之后才能够取到钱,但是你们也知道这是一千贯,你们还要将它弄丢,这我也没有办法。
但是,是不是什么人拿着这金票,都能够取到钱呢?答案是肯定不能的。因为光凭这一张金票是没法取到钱的,还要凭借着户籍,以及笔迹和指纹的对照,才能够取到钱。你们存钱的时候,金票上面就会有存钱人的签名笔迹,取钱的时候,会有笔迹和指纹对比这一环节。也就是说,即便有人将你们的金票给抢走了,他们也无法取钱,你们带一千贯走,被人抢走了,那只能自求多福,但是带着金票走,被人抢走了,也不需要任何担心。”
“听上去,这金票还真是方便极了。”贺若寒欣喜道。
“非常方便。”韩艺道:“为什么我们金行要联合元行在这时期推出金票,就是因为我知道,最近有很多长安的富商希望去江南开店做买卖,这需要将钱运送过去的,但是运送钱的风险很大,而且也不便利,必须要等到船队南下,可是有了这金票以后,随时随地就能够揣上金票,轻装南下。”
“最多只能运送一千贯过去么?如果我要运送两千贯怎么办?”郑善行突然问道。
韩艺笑道:“一般情况下,去到江南做买卖,不需要超过一千贯的资金,故此我们暂时还未开通超过一千贯的面额,但是今后肯定会开通的,而且现在我们发行的金票也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确保另一方有足够的钱可以完成这一次的支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