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洛阳当长官都是亲王,自家人,即便不是亲王,也一定是跟皇室有关系的人,当初杨思讷的父亲杨恭仁去洛州当都督,因为李世民还跟他掏心掏肺的说,“洛阳乃是国家要害,我家子弟虽多,但都不无法胜任洛州都督之职,所以我特意将此职务委任于你。”
是自家人找不出合适的,所以委托于你。还有就是李绩也挂名过洛州刺史,那是在李治刚刚即位时,急需施恩于他。
可见这洛州三巨头都不是好惹的,李义府也得打起精神来,韩艺毕竟是老对手,他也知道他跟韩艺谁也扳不倒谁,这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洛阳的官员想来这决策圈参一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权力就这么多。
李治心中一喜,道:“韩艺,你若有办法,为何先前不说?”
韩艺道:“回禀陛下,臣出身于农耕,这年纪尚轻,才疏学浅,想得办法也都是一些蠢办法,而平阳君王他们个个长辈,又都是出身名门,身怀经世之才,故此臣虽有办法,但是害怕班门弄斧,只不过如今……”
说到这里,他羞涩不语。
那贱贱的表情,好似在自言自语,我怎么这么厉害。
李义府听得是拼命的抿住嘴,嘴角直抽抽,看得出,他们是忍得非常难受,这话说得真是太寒碜人了。
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也都不禁莞尔。
要说这骂人的工夫,韩艺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韩艺这言外之意,你们连我这个田舍儿不如。
权怀恩哪里没有听出这弦外之音,张不苟言笑的脸,更是涨成了猪肝色。
李凤害怕权怀恩控制不住,急忙抢先道:“韩尚书既有妙策,何不说来听听,我等可都是非常期待啊。”
权怀恩咬着后压槽道:“不错,权某愿闻高见。”
你们让我说,我就说,我多没面子啊!韩艺瞧了眼李治。
“你倒是说呀!”李治那是真期待,因为韩艺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同时也伴随着不少惊吓。
“微臣遵命!”
韩艺轻咳一声,道:“当我刚刚成为一个商人时,我就常常在想,怎样能够将这商人做好?那首先就得看商人是做什么的,无非就是买与卖,那么只有客人要喜欢你的商品,你才能成功,也就是说你的商品一定要能够方便客人,我正是坚持这一理念,当初才能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我入仕时,我也在想,如果能够将这官做好,那么官又是做什么的,无非就是辅助圣上,安邦定国,这是官员的基本职责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一言以蔽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要坚定这一信念,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权怀恩见他一个弱冠小儿,也敢在他们这些人面前说教,怎么听怎么怪异,当下不悦道:“韩尚书说了这么多,却与三门山事故毫无关联。”
“两者怎会毫无关联呢?”
韩艺从容淡定的一笑,又道:“为什么要急于治理三门山河道?为得是邦,为得是民,如果只是为了一口饭,这太简单,搬到益州去住啊,那里土地肥沃,有得是粮食,都不需要漕运。故此,追本溯源,陛下急于治理三门山河道的唯一原因,还是那句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李治欣慰的点点头道:“卿之言,甚合朕意。”
卢承庆也是赞许道:“韩尚书高论,卢某受教了。”
“不敢,不敢。”
韩艺谦虚一笑,又道:“在明确这一理念后,再看看方才二位的办法,凿山开河,且不说能不能行,这哪一样不是要劳民伤财的,为民而伤民,说来也不通啊!更何况二位的办法多有弊端,方才阎尚书已经点明,我就不多赘述了,要真这么做了,恐怕只会得不偿失。”
阎立本眼中一亮,原来这事还能这么来解释,真是绝了!真是绝了啊!
权怀恩几番张嘴,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心中暗骂,这小子真是太狡猾了。
这漕运是为了百姓吗?明显就是为了统治阶级,漕运的粮食都是为皇帝、官员准备的,只有遇到天灾,百姓才能享用。
但是他敢这么说吗?说皇帝为了多吃一口饭,不惜百姓死活,要这么说的话,那么他的下一代可能就是农耕出身。
他们头回跟韩艺打交道,不清楚韩艺的路数,但是许敬宗、李义府是再明白不过了,韩艺每回都是先将拉着皇帝一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咱们再来论,这样的话,你就很难去跟他辩,皇帝加道德,那就是无敌的存在啊。
“只要当你坚定这一信念,就算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至于做错。”韩艺道:“基于这一句话,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一次的事故。这一次事故天灾人祸各半,天灾是不可挡的,但是人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邢江不强渡三门山,虽然粮食可能会延误,但不至于做错。那边南下的商队已经有好几年了,可从未在三门山发生过有人丧生的事故,靠得也就是谨慎,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冒一丁点险。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何会这样?”
卢承庆若有所思道:“商贾运送的是自己的货,而漕运官……!”
说到这里,他突然醒悟过来,赶紧闭口不言。
“说得好!”韩艺激动道:“卢尚书不愧是当代大家,一语中的。”
卢程程讪讪一笑,虽得赞赏,但一点也不开心,您说您的,千万别搭理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