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听得兀自是犹豫不决。
韩艺瞧了他一眼,笑道:“刘刺史莫不是在担心我?”
刘仁轨闻言一惊,下意识道:“韩尚书如何知道?”
韩艺笑道:“刘刺史方才也说自己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但是如今却犹犹豫豫的,所以我想刘刺史所担忧的事,与我有关。”
“以前我就曾听过韩尚书擅于察言观色,今日刘某总算是领教了。”刘仁轨拱拱手,然后点头道:“既然韩尚书都这般说了,那刘某也就直说了。不错,我的确是在担忧这一点,刘某办事的方法与韩尚书大不一样,倘若我没有按照韩尚书说得去做,那么以韩尚书的地位,要整我刘某人,是轻而易举,刘某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韩艺摇摇头道:“做事方法不一样,这无所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行事作风,没有人可以变成我,我也不可以变成你,那我岂不是什么事都得自己干。关键是理念一定要与我的一致,因为你是在执行我提出来的政策,这个大方针是不能偏离的,我需要你留在这里,是我认为你可以执行好我的政策,如果你执行不好,那我为何要建议你留在这里。该听得自然还得听,毕竟我是你的上司,如果你不认同,你可以告诉我,我们可以再商量,但是阳奉阴违,只会害人害己。”
刘仁轨道:“那如果我拒绝呢?”
韩艺道:“那就证明你并不适合,我会另外找人。不过你留不留在这里,我还是要建议你,暂时先不要想着回长安去,尽量留在青州。”
刘仁轨诧异道:“这又是为何?”
韩艺道:“即便你回到朝中,你又能干什么呢?”
刘仁轨听得面色有些不悦。
韩艺笑道:“我并非是看不起你,如果是这样的,我也不会让你留在这里,我是很认真的在问你,你能够干什么?你又能干出什么来?想想你在青州的时候,再想想你在朝中的时候。”
刘仁轨凝眉思索着,心道,他说得不错,虽然在青州的生活不如在长安,但是在青州我生平所学才能够学以致用,然而,在朝中的时候,我却只能写写文章,我的建议多半都不会被采纳,而且此次出征,我虽立了一些功劳,但是大功劳都还是他们的,陛下也不一定会将我调回朝中。
“但如果你将高句丽给治理好,为陛下消除这后顾之忧,陛下一定会看到你的才能,到时再回长安,至少也是一个副宰相。”韩艺突然说道。
刘仁轨心中微微一惊,这话完全就是顺着他的心思说的,不过他对此已经是见惯不怪了,思忖半晌,突然道:“其实韩尚书可以选一个与韩尚书理念相近之人。”
这话说得非常婉转,其实他的意思是,让韩艺选一个愿意听他话的人。
韩艺苦笑道:“我这个计划,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官商勾结,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少人能够抗拒钱的诱惑,而商人有得就是钱,而官员缺得是钱,但如果官商相互勾结,那么这个计划一定会失败,我需要一个刚正不阿,但又不迂腐的人坐镇,这样我的政策才能够执行下去。”
刘仁轨道:“就算韩尚书相信刘某人可以做到,但是人总会死的,可见韩尚书的这个计划,无法得以持久。”
韩艺道:“凡事开头难,最难走出的也就是这第一步,如果我们在有生之年,将这规矩给定好,让大家习惯于这个规矩,甚至说变成一个传统,那么就不是谁人可以轻易改变的,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一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还是这里的百姓。”
刘仁轨面泛犹豫之色,他当然还是想回长安去,因为他五六十岁了,年纪也不小了,可是想到如今朝中乃是许敬宗他们当权,这回去岂不是羊入虎口,思忖半晌,突然拱手道:“那今后可就要劳烦韩尚书多多指点。”
韩艺拱手笑道:“不敢,不敢。不过我有理由相信刘刺史会喜欢我的政策,因为我选中你,也是看中你的才能和性格,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发挥。”
虽然这事不是韩艺能够做主的,肯定还要征求李治的点头,但这可是韩艺的政策,李治既然采纳了韩艺的政策,当然也会听从他的建议。
第1712章 重商主义
就韩艺自身的性格而言,其实他是将原则与灵活结合非常完美的一个人,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是一个严格执行计划的人,哪怕是撞到南墙,他也是决计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但是在计划之内,他办事又是非常灵活的,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
在最初的时候,他从未考虑过刘仁轨,因为刘仁轨原则性太强,不便于控制,几乎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他才决定忽悠刘仁轨来接下这烂摊子。
因为高句丽的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复杂,他低估了高句丽百姓仇唐的情绪,以及新罗的心怀异志,待在这里的人,就一定要文武双全,他是希望在这里获取利益的,那就必须要稳定,不天天就干一件事,就是镇压这里的百姓,还得大棒加红枣。
可想来想去,他手下还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只能启用刘仁轨。
但是他会努力的说服刘仁轨接受他的理念,因为他知道是不是他的人,忠不忠心于他,这其实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理念相同,正所谓志同而道合。
既然选择了刘仁轨,那就必须下功夫去忽悠,争取让他完全接受自己的理念,也就是重商主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