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剑:新视野下的中国大战略_贾立政【完结】(28)

  我不反对娱乐,一点也不。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年代,当我在最关心到哪里为我养的蚕寻找桑叶的时候,却必须哭丧着脸聆听孔子如何虚伪,商鞅怎样伟大的深刻讨论,带着这样的记忆,我当然相信易中天讲“三国”是了不起的进步。没有人能强迫我,高兴的时候我可以跟着他的调侃大笑,不高兴的时候我可以反对乃至谩骂。娱乐大家,大家娱乐,这没有什么不好。不喜欢开心的人也许有,但毕竟是太小的概率。我常想,既然人性如此,就让我们尊重个人的选择,尊重人性的自由。娱乐是一种权利。这是大道理,可能也是硬道理。

  二、娱乐背后是利益的分配过程

  不过,“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每当我们拥有了一种权利,其后就会有一堆权力试图操纵这种权利,赋予它超出本身的意义。娱乐背后是利益的分配的过程。“超女”是娱乐。通过“超女”,蒙牛强化了品牌,草根们享受了参与的快感,湖南卫视赚走了大把的钞票,竞争电视台却收视率狂跌。网络游戏是娱乐。小的和不那么小的孩子游戏得天翻地覆,废寝忘食,网吧老板因此赚了不少,更成就了一伙亿万富翁。我希望亚当·斯密英明伟大,永远正确,希望娱乐总能使大家各得所需。

  比较遗憾,事实不总是如此,即便推动娱乐的力量基于我们的天性,是自由选择。比如喜欢吃是人的天性,我乐于相信,如果法律中没有强迫人们节食的相关规定,公民们就有选择大吃、进而选择肥胖的自由,尽管肥胖会危及健康。人类如此好吃,我猜想,是千万年进化的结果。进化是很伟大的力量,它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造就了人性,包括我们贪吃、好色、喜爱娱乐的天性。然而,进化不能预测。进化的结果只能说明某种行为适应了过去的环境,却吝于透露该行为是否适应未来的环境。于是,我们继续挥霍我们的天性,并理直气壮地捍卫自由选择的权利。

  同样的道理,我们热爱娱乐的天性大约进化自缺少娱乐的远古。在这个娱乐泛滥的时代,天性也变得措手不及。自由使我们不再只有八个样板戏可看,也使我们除了韩剧什么也没时间看。我们忘记了“权利”意味着“同意”、“弃权”或“反对”,以为只有“同意”才张扬了权利。当孩子们沉湎于网游无力自拔的时候,他们可能不知道网游大亨的行为从来都是理智清醒的。当我们观看开发商载歌载舞推出高价新楼盘的时候,我们可能忘记了楼价已和教育、医疗费用一起成为轰然崛起的“三座大山”。当权利被歪曲,权力就得逞。个人选择如斯,社会变迁亦然。波兹曼把生前最后一本描述后工业化社会的书命名为《娱乐至死》,也许有些夸张,但并非没有道理。

  假如我们仍然相信严肃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态度,仍然相信刻苦努力是成功之母,仍然相信除了开心还需要悲悯,仍然相信调侃之外还有批判,我们就不该以天性为理由滥用自由的权利,就不会在选择的名义下放弃真正的利益,更不该在权力的操纵下迷失了自己。

  娱乐背后的利益博弈(2)

  三、不是每个人都渴望“娱乐至死”

  “乐而不淫”,孔子作如是说。

  我有过一个黑人同学。当有一次我盛赞黑人孩子超常的体育素质、文艺天赋时,她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对我说:“美国主流文化总是这样说。打球、跳舞使我们的孩子快活,但几个人能成为NBA球员、好莱坞明星?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工程师、会计师,是教师和大夫,但这样的专业人才不是在球场和迪厅里玩出来的,靠的不是总要感到快活。我有时觉得,这是一个使我们永远贫困的阴谋,一个我们很难战胜的阴谋。”事隔十几年,她说话时悲哀样子依然历历在目。五六年前,我有过一个白人同事。一次我们路过纽约东哈莱姆的一个拉美穷人居住区,赶上那里几乎每月必有的街坊节。看到居民们兴高采烈地跳舞、饮酒,我惊叹:“这些人活得真快活,似乎从不为贫穷担忧。”同事回答我:“是呵,他们整天傻乐,不好好念书和工作。不过,怎么说呢,这是他们的选择。再说,社会也需要有人这样,毕竟总需要有人在加油站做工。”他一脸的不屑,我至今还记得真切。

  看来,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娱乐至死”,但确是有人“娱乐至死”。是谁?波兹曼没有说明。但他比较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在他看来,“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剧。”我猜想,滑稽剧的导演和演员不会“至死”,“死去”的大多是信以为真的“粉丝”。

  失意精英的“精英情结”解读(1)

  夏学銮

  精英失意产生于自身的精英情结。要抚平失意精英的失意心理,就必须解构并重构其精英情结。经过解构并重构的精英情结,不应再叫“精英情结”而应改称其为“精英精神”了。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一些落拓失意之人,当这些落拓失意之人又是一群文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在社会上闹出不大不小的动静,造成惊世骇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这群人时往往用“失意精英”来标定他们。从古代中国的屈原到现代西方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具有浓厚“精英情结”的失意精英。前者从“执政者”落拓为“放逐者”,后者从“立法者”失意为“阐释者”。这就是古代中国有《离骚》问世、现代西方有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原因。不管怎样,精英心态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