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行之立刻上前,跳下马来,向李潜等人叉手道:“末将没有领会上官大人的心意,冒犯了诸位,还请诸位见谅。”
李潜见上官行之脸颊上有个清晰的掌印,知道先前上官良辅必然教训了过他,心中暗笑,忍不住讥讽道:“上官校尉太客气了。下次还用心体会上官的心意才好。”
上官行之虽然怒火中烧,却不能发作,只能咬牙忍住怒火道:“李大人教训的是,日后末将一定遵照李大人的教训行事。”
上官行之说完,便转身返回。李潜见状,知他心中必然恨极了自己。只是,现在却不能不给上官良辅面子,所以,李潜放弃了再对上官行之讥讽一番的想法,向上官良辅拱手道:“既然误会已说开了,就请上官大人移驾到关中守将府。末将略备了些酒水为大人接风洗尘。”
上官良辅摇头道:“误会虽已说开,但本官还得请诸位暂且离开。”
李潜一愣,道:“大人,这是何意?”
上官良辅道:“适才本官已经说了,突厥人得到了不少凉州军的衣甲,也有不少人相貌与咱们差不多,为防止他们隐藏起来伺机作乱,只能委屈诸位先退到关外,而后由我虎贲军士卒仔细在关中搜索一番。等确认没有隐藏的突厥人了,诸位再接管金山关也不迟。”
上官良辅让他们撤出金山关所用的理由冠冕堂皇,所采取的办法也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可无论上官良辅如何说的天花乱坠,李潜却知道他做这些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清剿什么隐藏在关内的突厥人,而是摆明了想独占金山关。想到这,李潜听不由得暗忖,这厮果然老奸巨猾,为了让虎贲军独占金山关真是煞费苦心!只是,他独占金山关有什么目的?
突然,一个念头从李潜脑海中冒出来,让他立刻如遭五雷轰顶,呆立当场!
肃州以西有两个门户。一个是玉门关,一个是金山关。因玉门关被吐谷浑控制,碍于大楚与吐谷浑的盟约,无论是虎贲军还是肃州的府兵均不能出入。这样一来,大楚军队出入西域的门户就只剩下了金山关。上官良辅占据了金山关,就控制了进入西北三州的门户,必要时虎贲军可以通过金山关直接兵薄凉州!一旦攻克凉州、兰州,长安便如敲开了外壳的核桃一般,暴露在虎贲军面前。
上官良辅也许胆子很大,也许野心不小,但他无论有再大的胆子,再大的野心,他毕竟只是李腾麾下的一员战将。没有李腾的指使,他绝对不敢这样做!也就是说,上官良辅想占据金山关根本就是出自李腾的授意!
想到这,李潜不禁自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真的想造反不成?李潜以前不是没有想过李腾会造反。但他经过反复思索,却认为李腾不可能会这么做。
第二〇六章 关门,放老虎
明天开始回家过年。提前发五章。并提前祝各位书友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李腾麾下的虎贲军战力冠绝大楚,若单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李腾改朝换代的机会很大。但李潜知道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军队的战斗力,更打的经济实力和物资的生产储备能力、人口和民心。李潜判断李腾不会造反,他的理由正是基于这四个方面。
先说李腾的经济实力。西域虽有丝绸之路,来往商旅如过江之鲫,李腾能够通过向过往商旅征收税赋得到不少财政收入,但这毕竟所获有限,养活十万虎贲军已是非常吃力,不然李腾也不会每年都出动虎贲军清剿马贼但却从不将马贼彻底剿灭干净。以虎贲军恐怖的战斗力,一次两次清剿或许不能彻底将马贼清剿干净,但二十多年的时间,若李腾真想剿灭干净马贼并非做不到。他不这么做除了想通过马贼来练兵外,更是要通过清剿马贼来获取钱财弥补财政的不足!换句话说,李腾是在养寇自重,通过马贼来获取财富。
其次,西域人少,能够动员的兵员更少,而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人口基数。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员?更何况他一旦造反,还要提防突厥和西域诸国,这就需要更多的军队。而西域的人口基数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除非他能将突厥和西域诸国的人口为他所用。
第三,西域土地贫瘠,物资的生产能力极差,很多战备物资如粮食、铜、铁等,都需要从内地输入,一旦开战,这些东西断了来源,他的物质储备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第四,大楚虽然百弊丛生,但目前局势尚且稳定,百姓还没到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的地步。李腾缺少一个合适的时机,若此时冒然行事,只能背上叛逆的骂名。李腾是个聪明人,他功高卫霍,已名垂青史,在大楚是神一般的存在,拥有极高的人望,试问,他怎么可能自毁名誉当个叛逆?
既然确定李腾不会造反,那么李潜推断出他让上官良辅占据金山关的目的就是要打击田阀,同时刺激一下龙椅上的那位皇帝陛下。打击田阀自然无须多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十多年的门户被人占了,而且今后还将受到很大威胁,任何人都会气的吐血。
李潜认为李腾此举是刺激那位陛下则是因为李潜知道自己既然能看明白李腾不会冒然造反,那么其他很多人也能看明白这一点。再者,李腾即便独占了金山关还有另外一个底气十足的理由来堵天下人之口,让人不会以为他是造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