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没有看到李渊,他望着李潜的背影渐渐远去,直到终于不见,才收回目光。他暗自叹息一声,回身,这才看到了李渊。看到这个中规中矩的儿子,李腾心里也是一阵叹息。太累?或许只是一种托辞,不过,想起李潜临走时的那番话,李腾突然心中一软,伸手轻轻拍了拍李渊的肩膀,温言道:“冷不冷?”
李渊一愣,心中立刻泛起无限温暖。以往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父亲今日竟然如此温和,这太让他意外了。意外归意外,但做儿子的有谁不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怀?
李渊赶紧回道:“不冷。”
李腾点点头,道:“你表现的很好。可惜,你上官叔叔怕你出意外,一直没让你上战场,这次你没得到军功。”
李渊听了顿时满腹遗憾。
李腾看到李渊脸上的遗憾,安慰他道:“不要紧,以后机会多的是。好好干。”
李渊立刻躬身,低声道:“我会的。父亲。”
李腾笑了笑,转身回了大帐。一边走,一边想,看来是该培养个接班人了。李渊虽然才干不如李潜,但守成应该没问题。好好磨练几年,也能成大器。
李潜的好心情其实并没维持多久。回到营地后,他就被一堆琐事烦的焦头烂额。首先面临的是接收分配的战利品。这件事上李潜偷了懒,将战马全部交给了老许代管,并通过张小花与伏兴联系,在靠近吐谷浑的疆域附近悄悄弄了个牧场,挂在老许名下,请伏兴多加照顾,每年牧场给伏兴一成半的利润。对此,伏兴大为恼火,认为李潜看不起他。后经张小花百般解释,最后伏兴出战马一千匹,算作入股。对于这个结果,李潜非常满意。有伏兴入股,日后在吐谷浑自然多了许多便利。
牧场不是个小摊子,老许因为还要兼顾兴发皮货行的生意,而且还要走突厥商路打探消息,一个人忙不过来。李潜经过仔细斟酌,让张小花和庄小虎当老许的副手,全权管理牧场。牧场只有张小花和庄小虎一个人还不够,七千多匹战马两个人也忙不过来还需要许多打杂的。
解决战马的安置后,李潜面临的便是人员的安置。驿军的规模虽然有一千人,但其中五百人是从洞庭山中抽调过去的,这些人除非自己心甘情愿,李潜也不能强迫他们加入驿军。所以,李潜将这些人连同他们立下的军功全部转交给周密,同时,按照他们所立下的军功再给予他们额外的赏赐。
剩下现役的驿军士卒到不用多操心。因为他们都立下了军功。肯定要留在军中等待封赏。
最让李潜操心的是那些因伤退役的士卒和战死士卒家属的抚恤。按照惯例,这些人一般是给予一定的永业田和钱财之后就不管了。但李潜不想这样做。他经过仔细思量,并与其他人商量,制定了三种安置办法。
第一种,愿意回乡的伤残士卒或不愿离开家乡的战死士卒的家属,可以享受田广分配的用业田,并且李潜给予一次性的赏赐。赏赐的数额足够一家人十年内衣食无忧。这些人中如果家中没有劳动力的,可将永业田交给李潜指定的大户耕种。每年收获的一半归其个人所有。李潜指定的大户都是当初马三奎等人联系的人家。这些人当然知道李潜日后前程远大,不会再这些小事上计较,乐意帮他的忙。
第二种,伤残士卒和战死士卒的家属愿意到肃州城、甘州城居住的,李潜负责以合理的价格将永业田交给愿意接受的大户,同时李潜给予一次性赏赐。并且李潜还负责协调官府,以优惠价格为他们购置产业。他们中愿意到兴发皮货行干活的,老许将优先安置。
第三种,伤残士卒和战死士卒的家属愿意到牧场生活的,除了每年永业田的收获和李潜的赏赐外,牧场将给予极高的工钱。另外,李潜还将负责解决他们的子弟入学问题。
从三种安置方案来看,最后一种最为实惠。因为那时读书是件很困难的事。除了大家族能够有面子有实力请先生为家族子弟授课,一般人家的子弟想读书根本没有门路。李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牧场实在太缺人手。那些伤残士卒如果能到牧场工作,自然能解决牧场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这些人以及那些战死者的家属,因曾共同出生入死,也能互相照顾。若能解决他们子弟的读书问题,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因为眼前的钱财而放弃下一代的大好前程。
事实证明,李潜的安排的对的。很多伤残士卒和战士者的家属都选择的第三种安置办法。再加上李潜又通过延千军,从延家所在的部族招募了些人手,牧场人手不足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处理好善后,李潜率领五百驿军移师谢家峪,接了徐简回到胜方驿。现在,他就等着朝廷的封赏旨意了。
三月三,春风拂面。
李潜站在胜方驿的院子里,看着旗杆上飘扬的驿字旗,心中感慨万千。驿字旗下,来来往往的驿卒不断进出,每一个进出的驿卒都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这个年轻人身上,眼光中闪烁着敬佩、羡艳的神色。
李潜也望着这些驿卒,感慨着不到一年来风起云涌的变化。去年的四月末,他与牛弼刚刚走出那个小山谷,当时,他心中想的只是如何能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活下去,活出个精彩。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世界,并且也活出了自信。他更相信,未来更加精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