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苦笑录》作者:陈公博【完结】
出 版 说 明
一九三九年,陈公博在香港写成《苦笑录》一书。其时,汪精卫正筹组汉奸政权“南京政府”。随后,陈公博即参与“南京政府”。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汪精卫死后,任“南京政府”代主席。
在《苦笑录》一书中,陈公博回忆自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的经历,记述国民党内部派系活动,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本书写成后,陈公博家属将原稿赠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封存,最近始由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中心出版。本社现翻印供内部参考。
目 .录
自 序
卷头的预白
第一章 国民政府成立的前夕
第二章 廖仲恺先生的被刺
第三章 西山会议
第四章 三月二十之
第六章 宁汉合作与特别委员会
第七章 广州驱李之役
第八章 革命评緲时代
第九章 护党救国军
第十章 北平扩大会议
第十一章 广州非常会议
第十二章 一二八之役与政府迁洛
第十三章 长城古北口之战
第十四章 福建人民政府
第十五章 汪先生的被刺
第十六章 陈伯南先生下野
第十七章 西安事变
自 序
这本书是纪载过去几件大事的实录,清楚了它的事件,同时也明白了它的意义,内容既这样简单,实在没有。序。之必要。但我想一想,为什么我名之为《苦笑录》呢?又似乎应该略略加以说明,既要说明,那便是序了。反正要写几句卷头语之类,我不如索性直唤它是。序’。
政治的内幕,太复杂而且太变幻了;仿佛夏天的天气,万里晴空,骄阳如火,你偶然见着天际横着一抹淡淡的微云,也许不大而且绝不经意,然而这一抹淡淡的微云,一阵便倏然变成了骤雨,一阵或者倏然变成了狂风。身当其事的人们,自己也难得知道它变幻的来源,也难得知道它演化的结果。要防患未然罢,本来似乎没有患;要补救事后罢,竟宜使你来不及救,只有像大风雨里的孤舟.听着它漂流,听着它簸荡,有时连身命也要听天由命的让其浮沉。在当时遇事时,固然使你哭不得,笑不得,只有苦笑一下,即在今日我把笔纪载,事已隔了许多年,还是感觉哭不得,笑不得.也只好苦笑一下.
我写这本纪载,是不希望读者当作正史读的。正史是什么?等于我们过了一天.拿铅笔在月份牌那个日子画一个符号.例如今It是一月一Ft过去了,就在一月一FI那格上横一画,但一月一日之内所经过的事情太复杂而且太变幻了,那橫的一画丝毫也不能表示它的原因和结果l民国十四年国民政府成立+我知道将来正史足必会大书特书。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国民政府成立于广州”.但国民政府成立前所酝酿的种种喜剧.正史是不会记载的,国民政府成立后所引出来的种种悲剧.正史也不会记载的.并且历史是人做的.人有时老老实实的在制造…段历史,也有时虚虚伪伪的会磨灭一段历史。历来正史的编年纪事不必谈,即自创业的皇帝以至于揭竿的英雄.关于他们的本身谁,没有过奇异的传说?只是成则为王时候,那传说便变了神迹,败则为寇时候.那传说倒变了鬼话.就算是不值一谈的鬼话罢,有时也会被人磨灭得干干净净,一点不给它记上历史。
我不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正史看,难道我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小说读吗7那又不然.大凡小说多少总带点臆想,带点虚构.否则情节和词藻都太乎凡,动不起读者文学上的兴味.可惜我这本书根本没有臆想,也投有虚构,情节是那么平淡无奇,词藻是那么单调乏味,它也投有文学的价值,它也不合小说的钵裁.只好当作一种零碎史料,帮助读者于读正史时候,偶然。疑不能释。,拿它作翻案的张本。
什么是写这本书的动机呢7那是我完全为着打不平.我知道将来国民革命正史出版时,一定有许多事实被抹煞的,一定有许多朋友受冤枉的,我为着打不平,所以要写这本书.我固然唤它是《苦笑录》,但读者喜欢时也未尝不可以唤它是。洗冤录”。
为着从事政治十几年.境遇把我挫磨到一点棱角也没有了。一点脾气也没有了,只是爱打不平的天性。无论政治怎样把我压迫,始终没有毁灭.依然特立.我想想大概为着遗传的关系罢,也许为着陶炼的关系罢,我为什么提起遗传呢?我父亲生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一流人,他为革命丢了他固有的地位不惋惜,他力革命花了他整个的家产不懊悔.我身上有了这种倔强血液的成分,自然带丁只问心之所安不问事之成败的天性了.我为什么提起陶炼呢?我在少年时即在革命里翻筋斗,儿童时代便学会那驰马试剑,听惯了那住侠仗义,使得我后来成功了一个重然诺轻生死的一个傻人。
血统既有倔强的遗传,环境又有那奢遮的陶炼,所以我一生做事都爱犯困难和冒危险。难道我真爱困难和危险吗?绝不,只是我遇困难时,心想我今日真碰着困难了,如果我能够把困难克服,岂不极有趣味?我碰着危险也有同一的想像,假定危险终于跳不过,最险也不过是死.无缘无故而碰到死.你想天下事更有比它有趨昧的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