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欲睡的小姑娘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跳起来,急忙一番收拾,她又以很奇怪的目光看着王雱。
大雱也不理会小囚徒,背着手走了两步后又停下,喃喃自语:“抚宁县要发展就必须有人,那些男人必须回家,除了要让他们回来,还要让他们知道:这里是家。”
正在“坐牢”的小姑娘听着回家这个词语是很带感的,却又担心道:“可是回来了以后抚宁县会饿饭的,没东西吃了。”
王雱也都没注意到是她在说话,点头道:“粮食当然也是问题,这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买粮支撑过今冬。第二步是自力更生,分田到户,次年开始把北方耕地利用起来。”
小姑娘本地百晓生的小模样提出了两个问题道:“边境粮食贵到了天价,绥德军还未必卖给咱们呢。然后北方的耕地最以前是有人种植的,但面临三山七寨各种人的骚扰,损耗太大,慢慢的就没人去了。”
王雱道:“作为儿子张口吃饭就行哪里管这么多,这地方我是爹,我负责护家,有问题抽刀子就是干干干。我带神机营来就是做这事的,原则上我负责砍人,你们负责端茶倒水、种田做事,供养我和神机营,简不简单?”
小姑娘很是崇拜他,又楞楞的看着他。
结果大雱吐槽完毕后才发现是和一个小囚犯丫头在说话,便给她后脑勺一掌道:“你还愣着干嘛,赶紧的抬热水来,夜深了,老爷我要洗洗睡了。”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我没说要赖账
抚宁县这个炮灰地区有个先天上的好处是:已经满目疮斑,没什么宗族家法概念了,既然是这样就不太计较出生,阶级观念不太强,包容性会很大。
宗教问题它是个问题,但现在大雱懒得去说宗教坏话,因为现在别人信佛而不信官府,这个时候去说任何东西都是反效果,都会遭遇强烈的抵触心理。
做事就行。当给予了大头百姓们具体实惠、那些宗教无法给予的东西后,他们心里便会有个自己的衡量。不说他们会反宗教,但他们同时也会慢慢信任官府,只有等他们信官府了,那时候去针对宗教出各种阴招抹黑狠踩,他们才会信。这也才是传销的本质。
这是策略问题。
这些都不能急,要慢慢的梳理,当务之急是摸底抚宁县矿洞。于是今个一大早,王雱组织了县委……不是,组织了县衙相关领导同志,浩浩荡荡的一大群,全部以大昏官姿态开出去,在寒碜的军队保护之下,逐一视察抚宁县自有的矿区。
抚宁县暂时还没有媒体什么的,所以掩耳盗铃的组织了两个会写字的五毛党来跟着做文书工作,把随行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存档备份在“民间地方志”中,这是留着装逼用的,等将来有上官视察时候给人家看,也可以让被忽悠的子民们说给她们的下一代小屁孩听听。
如果有矿工,那么显然在还要顺便慰问一下矿工、给几个窝窝头什么的。但是现在没有矿工了,自上次事故后王雱禁止重开煤矿,哪怕矿业是抚宁县的“支柱”也不许开,进行所谓的临时停业整顿。
没人敢来问整顿期有多长,因为很显然,王雱是故意停业不生产的。
生产了仅仅只是送到后方绥德军,还要自己倒贴壮丁参与运输。
但这些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王雱在造势抚宁县的“破产计划”。大宋没有破产保护,总会有人兜底的。但只要王雱做出掀桌子放弃抚宁县的姿态,肯定能吓到那群债权人。
这在后世是通行规则,会导致他们急于止损,于是重新核算债务。
也就是俗称的把手里的“欠条”折价卖掉。因为那些债权人去找西北转运司或朝廷兜底的时候,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极端漫长的周期,就算能成,公关费用也是无底洞。所以如果风向不对的时候,这些老狐狸就会简单粗暴的把“欠条”打折卖掉。
若在后世,一些看似难收回来的钱,用面值的两至三折,就能买到一张有法律效应的欠条。
妈的虽然有把握盘活资产,且手里捏着大额现金,但王雱又不是傻子,好歹要为投资人负责不是。如果用全额面值去购买这笔抚宁县债务,迟早有天被张方平叶庆华他们捉去吊死在东华门。
那么从奸商角度,要购买一个东西前,就要尽量把这东西说的一文不值,这和他们当时把同样的东西卖给抚宁县时说的天花乱坠是相对应的。
现在王雱上任抚宁县二十多日了,一个政令没出,一副大昏官加老赖的姿态。除了派军队守着那些即将秋收的粮食、以及县里的粮库外什么事都不干,一斤矿石都没有挖出来送往绥德军。
所以那些人早就急了,多次来人对抚宁县下面的人公关,让想办法把矿井重开。但都被耿天骘以一副“欠债才是大爷”的姿态顶回去:知军老爷严禁重开,现在这事乃是他亲自抓,天王老子来都没办法。
今日组织多人来视察矿区,说白了就是王雱要在“调查研究”后找官面理由正式查封这些矿井,做出因安全和政治的原因、往后抚宁县连利息都无法支付的态势来。然后再故意透露点“内部消息”出去,让他们以为王雱要撂挑子止损、打算上书朝廷一举废除抚宁县建制。
那个时候,他们就该主动来找王雱商谈折价卖欠条的事了。王雱等的就是那个点,否则再怎么生产也是然并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