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是说他是材料学顶尖存在,他说的就一定对。王雱真花费一天听取了他的心得和建议,有的地方的确有道理可以采纳,但总体上是屁话。
“你对力量一无所知。”
这是当着小铃铛的面,大雱批评老罗爹的话。
事实上大雱要的根本不是艺术品,最终的目的是工业化量产化,能用就行,拉扯着走,慢慢修改出最平衡的方案来的过程,就叫工业。
老罗爹会的那些东西当然是艺术,特殊时候用于高精尖领域可以,然而王雱问一句产量几何时他就挠头。若依照他的材料处理工艺来制造矿井设备,那样产出的煤恐怕只有曹集用得起,结论是然并卵。
得到这样的回复老罗爹一阵郁闷。原本故事话本听多了的老罗爹,以为知县老爷花费那么大心思诏安自己一家,那几乎是卧龙出山的形势,应该会有求必应,待若上宾。
结果却是:在王雱的眼睛里,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一人特别重要。
将来所有抚宁县订购的器械和设备,使用心得和数据,会源源不断的反馈京城的煤场,让他们提供售后的同时,也就等于提供改进的方向和依据。这个事业就会如同王雱的饲料配方一样,持续的改进下去,1点1版直至9点零版……
十月上旬,王雱带着县衙有关领导同志,一群的等候在新建的圆窑外围,等候大宋官方第一批焦炭出炉。
这是里程碑的意义。
王雱始终认为,焦炭在北宋时代已经被应用,这是个技术和心得不断刷新的时代,焦炭技术早了欧洲五百年时间。
然而事实上来到大宋后,王雱却没见过真正的焦炭,至少官方没有。
大宋是秘方盛行的社会,焦炭技术民间的确有。譬如展昭的刀、白玉棠的剑,以其说是民间顶级铸造师打造的,不如说是有焦炭的人打造的。王雱敢肯定,依靠煤、木炭,是打不出那样的“天刀”来的。这就是秘方。
这个秘方说穿了也很简单,用木炭基本能解决含磷含硫过高的问题,但温度不够,打造一般兵器好用但铸造天刀不行。用煤的话,磷硫的问题就能直接封死最高端的锻造技术。
于是展昭的天刀,肯定是某大师用焦炭锻造的。
英雄所见略同,王雱的这个观点在抚宁县得到了老罗爹的“认证”。老罗爹说王雱是明白人,展昭的天刀就出自广东地区,铸造这把刀的人就是老罗爹的同门师兄,一个有焦炭技术的人。
焦炭技术老罗爹也有。所以这个问题上,老罗爹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把王雱的脑洞和想法实际化。这个圆窑,就是老罗爹把关建造的。
每个人都有用处,王雱倒是有些后世的炼焦脑洞思路,但如果没有老罗爹,现在这个权属于股份制企业的炼焦作坊绝无可能具体建设出来的,那要走无数的弯路,失败无数次,烧无数的钱才会成功。
外行看热闹,现在一大群人只是等候着这个超级庞大的圆窑出炉一批焦炭。他们都听说焦炭很厉害,却不知道是什么。
至于老罗爹则很无语,不知道王雱为何如此丧心病狂,建设如此庞大的炼焦作坊?特么的一炉能产出半吨,这样的规模,在以秘方为思路,少量产出精品的大宋思路看来是疯了。
这个少年野心勃勃的要铸造全军的“天刀”,把抚宁县全体变为展昭。老罗爹正在傻傻的这么认为。
实际上王雱又鄙视包括老罗爹在内的人了,他们对力量一无所知。不知道小爷我的水泥作坊已经开建了啊,没有大量的焦炭,烧制水泥的路线也就很难了,然后,往后也无法成批量的炼化出合格钢材。
王雱不需要天刀,展昭那样的刀有一把装逼就可以,但是往后抚宁军的军备,需要应用磨具一次成型,质量却不能输普通状态下的手工锻造太远,这就行,这就是进步。
十月中旬,炼焦流程基本稳定了,这是在老罗爹参与的指挥下改进的。
但是现在的流程工艺,出炉焦炭需要七日左右,且一炉只有区区半吨焦炭。也就是说照这个估算,一月只有两吨焦炭可用,根本无法支持目下抚宁县的工业起步用。
于是“制造一代,应用一代,同时研发下一代”。仅仅几次出炉后,结合各项数据及心得,加上纸上谈兵的改进,抚宁县联合企业的“二代圆窑”建设图纸已经在筹备。
计划中的二代圆窑就真牛逼了,结合现有技术心得,王雱的要求是设计容量两吨,工艺流程要求提升到五日出炉。
这对老罗爹是难题和挑战,但他也真的投入进去了。小铃铛他爹天生就是为这些而生的,不为了什么,只要有这个土壤环境,他就会如同苏轼钻研文辞、展昭钻研武学一样的投入进去。
何况王雱承诺了“只要我大雱活着一天就照顾小铃铛一天”后,老罗爹在也没有后顾之忧和藏私的心思,开始奉献他毕生的心得……
当初忍受小铃铛一家二十几次越狱是值得的。
老罗爹的精品工艺最终还是用上了。这是烧水泥时候绕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为了效率,直接需要挑战到材料学功底。
石灰石和铁石碎粉机能提高效率,但之前有过诸多尝试都然并卵,限于大宋现有的工艺,核心粉碎部件的磨损实在太大。
所以这个关键地方,老罗爹亲自出手打造了两套“天刀轮”,是的质量堪比展昭手里的天刀。这两台造价很高的设备,就是量产水泥的核心设备之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