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内河船只的动力系统叶家无法染指。低吨位船只的标准全是许浪山的标准了,不可替代。
不过叶无双公关能力真的强,现在她成功拿下了下一代万吨海船的大部分订单。凭据是性价比,万吨大船空间足够,容错率高,于是许浪山家的机器就不在是唯一选择,装六组叶家机器在船上又便宜,换着机组用,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对此许浪山在官报发表评论说“叶家的船用轮机乃是‘胶水’方案”,乃是技术不够傻大黑粗来凑,竟然想到用六组廉价机器联动装配万吨海船?
老许叫也没用,事实上工业司自己的北京造船厂就是在万吨海船方案上偏重于叶家,因为便宜也能用。
这些就是卓洛兰最近在大名府的所见所闻,真的很逗比又很开明,一切充满了活力。
卓洛兰也很奇怪大魔王的胸襟,他们工业司自己的北京造船厂,在下代万吨海船上选用叶家轮机,这应该算是无耻的叛变了。但大魔王竟是没干涉造船厂,相反狠批了许浪山一顿,说这是许浪山的错。
因为许浪山的固执把造船厂的人也惹毛了,老许评击说造船厂的设计不给力,最好整个方案都选用机械厂的才好。造船厂又不是西北系的人,而是沈括系的,于是就放话“要是老子们有办法,小船都不用你家的机器”。
说起来卓洛兰也不懂,为何叶家的机器产出会如此之快?
因为并非叶无双自己造。她们牛逼的在于只定了标准,其中三分之一的零件是曹集煤场生产,另外三分之二部件,有十几个不同的作坊在供应。
叶家在北京的厂房,只负责组装就行。
这就是他们质量奇差的缘故,就算是有了标准,但这时代的工艺,又不是自己产业链全环节控制,就能想象出叶家机器的工况和效率了。
叶无双的许多想法都还处于尝试中,各供应商间的质量控制、检测、验收等等环节都需要等着磨合。
是可以扭转一些的,但为了效率和成本,不可能在质量和推重比上匹敌老许他们厂。但好处是不复杂,标准有了后未必需要叶无双的人保修,精密度不高的情况下,差不多的作坊就能制造配件,差不多的人,就能自己跟换配件。这就是叶家机器的长处,依托于统一的标准上。
与此同时叶家在号称工艺皇冠的总装流程上,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这还真是一种技术,零件越多的东西,总装起来的累积误差越大,尤其来自万家牌的各种部件都不是叶家自产的。换一般人组装的话那不叫误差,它能在最后多出几个零件来让师傅抓狂。
但现在叶无双的技师就能更具经验,把来自各家、质量和精度参差不齐的无数配件间的误差拉扯平、组装出基本能用的机器来。这真是大技术,讲究的是整体协调,譬如供应链之上谁家的零件歪了些,肉眼看不出来,但经验不足的总装师若全部依照规矩流程进行,最后就绝对装不起来,或者勉强装起来运行不了。
这个过程要像书法家写字一样,第一笔落笔歪了、误差了那并不重要,书法家就要有个“整体感”,做到往后的每一笔都是歪的,来匹配第一笔的差误,最终拉扯平。这就是总装工艺的精髓。也是后世德国人的一立方体积的机床中能有一万多零件的牛逼之处,一万多个零件的匹配如果吃不透,哪怕有图纸,最后真会多出零件来的,不是说国内的师傅不会看图纸,是因为每次衔接的误差一旦不合格,几万处衔接的“累积误差”就大于一两个配件了,再也没有位置把它们装上去。
居于此,在北京潜心学习的卓洛兰对女强人叶无双充满了敬佩,觉得她除了生活作风有点差劲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工业人,要是……能从她的手里订购一些蒸汽机去草原上就好了。
但试探了叶无双两次口风后,卓洛兰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大魔王不会开放蒸汽机出口,至少三年内不可能。
叶无双还表示:当然可以走私,但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不划算。我叶家机器于国内都不愁卖的情况下,冒险把产能分出去走私,相反被许浪山他们厂占领大宋的市场空白。这真的没法操作,不是我叶家爱国,而是利益闹的。
汗,她说的非常客观有道理,这让卓洛兰无语。言下之意只要利益到了她还是会走私的,可惜若自己的部落出到让叶家心动的价格,那么买回去也没什么用了,那叫玩物丧志而不叫生产工具。
叶无双的层面当然想现在就吃下西夏市场。但无奈真的不行,在以前一些时期大宋和西夏是允许贸易的,那只需户部和礼部批文就行。但现在叶家就算能搞定礼部和户部,也出口不了蒸汽机。妈的审批的衙门多了一个:工业司。
这始于大魔王当初制定的那部丧心病狂的《工业条例》。这部律法忽悠了韩琦,忽悠了富弼,忽悠了叶家。在当时大家没看到这么远,完全想不到会走到今日这步。这是所谓的有机械者有心机。
当时真没几个人把工业党和蒸汽机当回事,看做是第二梯队二流子,于是都缺乏远见,对王雱那部心机满满的《工业条例》没怎么撕就通过了。
于是当初那部《条例》,现在成为了大家头顶上的利剑。出口贸易中许多东西都需要有王雱批文,否则当然是“犯法”。于是当初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局,现在开始丧心病狂的对礼部户部开始分权。这是神机雱在政治争权中的神部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