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铃铛好奇的道:“小苏大人,您为何被相公处罚啊?”
“小意思。”苏轼起身后摆手,“我和北京大部分有名的小姐姐熟悉,她们很崇拜我,都想要我的辞赋,想与我对饮交谈,于是大魔王嫉妒我的桃花运。”
@¥#。
两小姑娘顿时一脸崇拜的样子,话说只有最大的才子,才能得到此种超级大城市里的才女们统一认可呢。
“有才华真好,可以为所欲为。”小铃铛和小温蛋道。
“话说有权才好啊,没见大魔王才是大名府为所欲为的人?”苏轼郁闷的道。
小铃铛想了想道:“其实相公总说你最聪明了,但他还说聪明的人若心思用错了地方,才是大问题。他说他现在打压你,是为了你好。”
“你就听他吹吧,大魔王那号人么我见的多了,我老爹以前抽我就是这么找的遮羞布。”苏轼撇撇嘴巴……
第五百五十四章 风暴前夜
进入六月天,渤海形势进一步发生变化。
没变好,反而变的更坏。到这个时间,原本应该从长崎运到登州港的共计十一船白银,只有三船成功进港。
比例越来越低了。除了因大雨时节所带来的海况恶劣因素,导致于风暴中沉了一艘外,其他的都被更加丧心病狂的海盗拿走了。
至此王拱辰都急了,亲笔来信告知王雱:现在白银进口基本等于停滞状态,日本人已经拒绝运出白银。
日本是否选择了把白银从高丽转口暂时不知道,王拱辰只知道,现在没有船运进登州港了。
哪怕大宋和日本换物资的条件本身已经优厚,高丽人给的条件很差,但贸易权也有可能被高丽夺走。因为这样持续下去,日本那个毫无生产力的地方,没有没如此多的人送死,也没有如此多的船糟蹋。
再加上日本本土的炼银方法、采银矿方法,在以前就落后大宋一代,现在则落后两代,白银的产出效率非常之低。所以白银本身不能吃不能用,他们花费了很大代价提炼的白银,再也经受不起这样的折腾。
这就是王拱辰的来信说辞。
王拱辰是不敢出兵的,以他在辽国的渠道人脉,这事是辽国的利益和阴谋、他王拱辰肯定是最早知道的。
一切都是利益闹的,日本人的大量白银从登州转口,这本身就是王拱辰的一大笔既得利益。他不想失去,所以肯定跳脚。
最早王雱就说登州是王拱辰的基本盘,判断方法很简单,他任财相时期,恰好就把从苏州明州港进口的白银贸易,改在了登州港。
理论上是张方平时期的进苏州港政策比较适合,因为这时期的大宋南方虽然不发达,但苏杭例外,是大宋南方最大体量的重镇,拥有非常多的大宋特色工艺品,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
但王拱辰上台后,新的经济政策下把白银转口在登州,也是有道理的,别人无法干涉,包括老赵在内。
政客的理由很好的,王拱辰说山东比苏杭更重要,又没有东南那严重的宗族影响气候,且离东京和大名府更近,离辽国边贸近,于是白银通货放在这边的效率最高。
关于这些政客们的猫腻王雱现在不想过问。但绕不开的问题是王拱辰来信催的很急,要求工业司铁路第一建设工程局,努力加快铁路工期,必须最快让铁路通登州,以便把大名府的物资用于倾销,以最优惠的条件夺回白银上的主导权。
否则不但王拱辰药丸,王雱也要药丸。
因为这个时期山东河北的确是大宋最发达地区,现在大名府因物资爆发生产,是大宋通货紧缩最严重的地区,这两地区除了本身发达外,还有非常多的对辽贸易需求,更需要大量的白银注入。
所以这不仅仅是京东东路王拱辰的问题,尤其也是第一工业重镇大名府的核心利益。
钱太值钱了真不是什么好事!
没有藤原氏的白银进大名府“注水”,物资却越来越多,货币越来越少的现在就代表物资疯狂跌价,来自燕京、受到辽国霸权保护的奸商们,只需用比以前少的多的白银,就能换走比以前多的多的物资。
大抵就这道理。
若藤原氏的白银直接进大名府当货币注入,缓解了白银的缺乏后,各工厂就不会再把白银当做急需的宝贝,物资自然就能卖上价格。
但现在藤原氏的白银没进大名府,转口去了高丽、女真、辽人的手里。那代表在白银缺乏导致的升值下,高丽人、女真人、辽国人,一起用他们抢的白银,轻易换走大宋的生产力结晶,去养活他们的强盗。
所以这个问题上王雱和王拱辰一样暴跳如雷。日本人已经没办法、不和大宋做生意了,最多他们会留下少量的份额、在包拯的政策下进苏州港,但那点点量又在南方,对工业重镇大名府的通货传导效应、几乎可以忽略。
但现在没任何解决办法,朝廷没有相关授权。
最简单的办法是上陆军,把燕云十六州推平,宋军开过鸭绿江教高丽棒子做人,但这个代价太大,因为大宋暂时还没有坦克海不是。
不和辽国破脸,出海军干涉渤海,仍旧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的确是治标不治本,但坚持等到大宋坦克海部署完毕的那天、则问题不大的说。
另外,这些问题发生的同时,赵允熙也仿佛失踪了一样,去了高丽就没回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