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婆罗洲的环境
开始时,特种空军后备队士兵都觉得婆罗洲的条件极为恶劣,伴随着对丛林战知识的增长和理解,士兵们不知不觉地慢慢将丛林视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尽管丛林中滋生有不计其数的有毒植物、蛇和其它危险物,也就使得每个士兵不得不时时慎防周围的作战环境,不过士兵们和跟踪能手很快便学会了如何寻找同印度尼西亚军秘密作战的合适埋伏地。当然,士兵们的对手也决非无能的等闲之辈,特种空军后备队必须争取先发的策略,确保自己的生存。
在越境战斗中,使特种空军后备队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上级对他们可进行的战斗类别的限制。根据规定,士兵们严禁对印度尼西亚部队寻起大规模的进攻,以免造成较大的伤亡。根据开始时下达的命令,对抗时仅限于“打了就跑”的交火,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打第一枪的人通常会获得胜利。
越境作战持续几个月之后,印度尼西亚人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在边境的基地军营里,他们再也不能享受以前那样的舒适,开始进一步向加里曼丹境内转移,求得安全。
此时,特种空军后备队和廓尔喀人向其渗透的距离限制在5公里3英里之内,后来才逐步扩大到20公里,他们被人叫做“脚步轻快的了人”,因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敌人而不被发现。
克拉雷战斗
1964年9月,印度尼西亚人在一次空袭过程中对柔佛省发动了进攻。另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则对西海岸进行了袭击。从印度尼西亚人的角度来说,这次进攻以失败告终,因此他们又恢复了婆罗洲的战争。与此同时,英国部队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越境袭击。然而在官兵的正式言谈中,这一切似乎都未发生,成为高度的机密。从外交上来说,印度尼西亚也未与英国正式交战。
然而特种空军后备队有一种特别的武器是使印度尼西亚人胆战心惊的、那就是美国制造的克莱莫杀伤地雷。在马蹄形罩内,每枚地雷装有几百个金属球轴承。一旦爆炸,这种装置能使有效距离内中弹的士兵致命。根据战术环境要求,这种地雷不以用电的方式或压力传感器引爆。事实上,它就如同躺睡着的战士,当印度尼西亚人在丛林中摸索行进时,它牵动着每个敌人的神经。当然,特种空军后备队也要特别留心地雷的位置,否则也会造成自己的伤亡。为了确保不会发生自己人误伤自己人的事故,一次仅允许一个英国部队在加里曼丹边境活动。
虽然印度尼西亚人遭到了打击但他们仍然利用一切机会回击英国部队。在一次特殊任务中,特种空军后备队对敌人基地的目标侦察,这时他们突然发现绝大部分敌人士兵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根本不知道,当他们忙于观察印度尼西亚人的基地时,基地的主人早已渗透到沙捞越准备对第2炮兵部队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第2炮兵部队驻扎在普拉面马普村,这时已调去参加克拉雷战斗,营地留下的人员甚少。
印度尼西亚人用轻机枪和迫击炮发起了进攻,很快摧毁了年轻部队的外围防线,由于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当他们即将摧毁基地时,年轻士兵发起了殊死的反击,终于赶跑了敌人。对于英国士兵来说,这可是“忍辱偷生”遭受到的最后一击。从此以后,他们便在加里曼丹以一种公开的方式进行战斗,印度尼西亚人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局势显然急剧地向不利于他们的方向转化。
1966年3月,印度尼西亚人对文莱的英国部队发起了进攻,遭到迎头痛击,彻底地失败。从加里曼丹出发的一支50人部队,进攻结束后仅13人幸存。对于苏加诺总统的政治图谋来说,这次进攻可谓是盖棺定论,意识到没有能力打败英国部队之后,印度尼西亚的总参谋长终于在1966年8月11日与马来西亚签订了和平协议。对于特种空军后备队来说,这真是一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役。不过在马来西亚非常时期,特种空军后备队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应用,且收到了无与伦比、刻骨铭心的效果。
特种空军后备队的天铤作用
承认印度尼西亚人是有经验的丛林战士,承认特种空军后备队和廓尔喀人难以在这样的环境正常发挥,正显示了后者卓越的职业作风和军事技能,方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适应异国的地形,在敌人的后院打败如此强大的敌人。毋庸置疑,特种空军后备队在击败印度尼西亚人的战斗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他们使用“争取民心”的方法赢得了当地群众信任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为了他人的利益,特种空军后备队一连几个月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然而,如果没有这些部落人民的眼睛和耳朵,无论是在婆罗洲作战的特种空军后备队,还是常规的英国部队,他们在阻击印度尼西亚军队时都会遇到无法估量的困难。
这场战役的引人之处还在于特种空军后备队在加里曼丹作战时的伤亡代价极小。在完成纵深侦察任务时,只有极少量人员不幸牺牲。
同样,特种空军后备队也出色地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不仅如此,他们在婆罗洲丛林中得到的种种经验和教训,后来成为澳大利亚特种空军后备队在越南战争中战胜对手的法宝。
第二部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