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看看今天作的,再想想自己昨天搞的,面愧啊!以后这发明创造还是少搞为好。王大村长虽然对自己严厉,终归是对我好啊!特别是秀华婶子,对自己比亲娘还要亲,有什么好吃好喝重没落下过张晓。
张晓的父母在其五岁时外出打工,只留下七十多岁的爷爷和张晓相依为命。头两年父母时不时寄回几百元补贴家用,加上王大村长家无私的帮助,日子还能将就着过。
可是到张晓七时,噩运降临。首先,父母杳无音信,断了经济来源;接着,爷爷年老归世。张晓的天塌了。
还好,隔壁有个王村长,在王大村长的带领下,村民把爷爷送上山安葬,张晓成了孤儿。看来吃“百家饭”的日子来临了。
张晓的“百家饭”没吃成,在王大村长的安排下,把张晓送到村完小读书,田地出租给村民种植,租金交给王大村长安排张晓的日常生活。
可是,农村的田地不值钱,租金只够张晓的吃喝用度,学费可没钱交。当时可没什么义务教育。连完小的老师也是在村里推荐几个学历稍高的村民代替。俗称“民办教师。”
可见,当时的状况有多遭。更别提免费了!无法,王大村长只好自己掏腰包.还好,这家伙还特争气,从小学到初中都名列全校第一。比王大村长的千金王小花厉害多了。
村长千金王小花和张晓同岁,只比张晓晚出生半天,小学毕业没考上初中而回家务农。后来因为村上小学缺教师,被留校任教了。为此,还在张晓面前拽了几天。
张晓念完初中没再上高中,到不是张晓没本事读,而是条件实在不太允许。一来王大村长腰包也空;二来乡镇上只办到初中,没高中。读高中要到几百公里外的【七花市】,太远,农村人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张晓没读成高中,心理也不怎么难过;反正农村人读书只是为了能瞧书看报,算一算小账,识人民币而已。水平再高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用费哪个劲。
“王大麻子”不是认不了几个字吗!照样坐办公室嘛!无奈的张晓只能放弃继续念书的想法,自己是孤儿,能念这几年也是依仗王大村长支持;现在要去更远的地方念书,花钱会更多,王大村长不能再负担费用,休学了只能说两句话为自己宽宽心。
张晓辍学,其实也不算辍学了。毕竟全村近千号人,识字的没几个,连只要会写姓名的一起算上,也就八十来号人。由此可见,国家搞扫盲工作,任务是多么坚巨。所以张晓怎么能算辍学呢?
在恩生村张晓应该是“高材生”了。所以,张晓一停学,首先找上门来的就是村上小学的陈校长。
校长上门可不是叫张晓继续上学,而是求才来了。
学校缺乏教师,一至五年级就三个教师,一个顶两用。几个年级凑一块搞【复式班】教学。那教学质量肯定是差得不能再差了。
加上教师素质本来就低,就陈校长一人初中毕业,其余二人只是小学生。所以二人也就能在一二年级将就将就。其余三个年级就陈校长一人顶着。
虽然三个年级也就三十来号人,课程也就语文·数学两门。时不时教教【革命歌曲】,陈校长会唱的【革命歌曲】也就那么几首。
至于舞蹈什么的,陈校长可半点不会。就唱歌也老跑调。公鸭听到都会起诉他“侵权”。
实在没什么搞头,只好叫村长千金王小花教些《云南花灯调》,山歌,花灯舞什么的充数。至于体育课,农村人一致认为:农村的孩子天天爬山下河,放学还要干家务,锻炼得够多了,没必要再搞。
学校差教师全村人都知道,可是没法啊!村里不是识字人少嘛!
这不,张晓一停学陈校长马上找到门上:“张晓啊!这回咱们是同事了哈!”陈校长笑眯眯地说道。在张晓看来,他这表情就和狼外婆没什么两样。
“别别别,陈老师您可别这样说,我永远是你的学生。您也知道,我耐心差,可不是当老师的材料,您千万别为难我。
“张晓只要一想到一群鼻涕虫围着自己,说长问短,搞得自己满身都是鼻涕就发颤。赶紧推辞。
陈校长见张晓推辞,仍然笑眯眯的,一点都看不出来着急的样子。
野小子嘛!肯定是不愿去做娃娃头的。每月二十来元钱加两升“老玉米”的工资,确实寒酸了点。可是,咱村穷啊!总不能让后代都变成“睁眼瞎”吧?
陈校长组织了一下语言,又继续劝说:“张晓呀!你在咱村也算是文化高的人了,总要对村里的教育事业作一些贡献吧!我也知道工资低,学生难教。当老师确实不合算,可咱们总不能都撒手不干,让孩子们走十多里山路到乡镇上读书吧!你看,咱村就咱俩初中生文化最高,你不当老师可惜了”。
陈校长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倒是说的张晓有点心动,连“鼻涕虫”也觉得可爱了起来。
可是一想到自己那一手烂字像“狗爬”似的,怎么好意思拿到黑板上去现。万一乡邻都知道他们眼里的“高材生”写得一手“狗爬式”的烂字;那自己还会有脸见人吗?
最终,张晓为了自己“高材生”的面子,应是没敢答应去当教师,只是为了应付陈校长而同意想一想,是否去任教,再答复陈校长。陈校长无奈只好失望而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