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老者,宁则远当然不惮于送出自己最大的善意。宝清现在是长阳境内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引领着长阳经济民生发展的心脏,而这一切,自然是因为宝清港口和太平船厂。现在这两个聚宝盆都归于海事署直辖。
随着大明海贸的大发展,宝清这个大明的港口已经成了大量海贸商品的集散地,一座座巨大的仓库在这里拔地而起,各地的商人络驿不绝的将自家的货物运送到这里,然后出售给海事署。
现在的宝清港口以及宝清县城,比起长阳郡城都还要繁盛几分,不管是人口还是财力。
马向南在长阳郡一蹲就是整整七年,从大明打下长阳郡开始,他就成了长阳郡守,将长阳郡从一个一穷二白,凄惨无比的郡治,慢慢地经营成了一个以水果,药材种植与加工为主要财源的中等郡治,百姓正在慢慢地从赤贫向着小康的社会逐步迈进了。可以说,长阳郡就像是马向南的儿子一般。
现在的长阳郡已经摆脱了营养不良的状态,但想要长得再壮实一点,却又力有未逮,马向南心中清楚,做到如今这样,以长阳的人力,地力,物力,已经差不多到了极致,想要更进一步,那么宝清港口,太平船厂就成了引领长阳第二次腾飞的龙头。
所以一直以来,他对于海事署是抱以最大的善意的。宝清港口和太平船厂在他长阳境内,那可是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向来不说二话,海事署衙门从宝清搬到葫芦岛,还让他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痛尽疾首。
不过这段时间马向南可就是春风得意了。陛下居然让他在海事署里兼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职务,居然还位于宁则远之上,当然,没啥实权。不过马向南不在乎这个啊,皇帝的心思,马向南倒是猜着了,无非是要用自己的这张老脸替宁则远挡挡风雨罢了。
一想到自己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还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还能用他为长阳郡谋更多的福利,马向南就眉开眼笑,现在他可以正大光明的向宁则远讨要福利了嘛!海事署多肥啊,从指头缝里漏一点也够长阳郡欢喜不尽了。
要想富,先修路。皇帝陛下对马向南说过的这一句话,现在他是奉为圭宝,长阳郡就是吃了道路不畅的亏啊。即便是到了现在,除了一条主要的驰道,长阳郡内的交通仍然糟糕的很,马向南已经给自己今后的郡守生涯制定了一个清晰的发展图,那就是要为长阳郡留下一个四通八达的最好的道路。
当然,这需要钱,大量的钱。
铁路是暂时不用想的了。长阳郡的地理状况太过于复杂,想要将铁路修进来,现在想都不要想,哪怕来自太平铁矿的那些大匠们,已经在长阳郡内堪测道路,准备开山挖洞,但这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兴许在自己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
所以马向南决定走另外一条路。
水泥。
为了这东西,他可是在太平郡蹲了好长一段时间。
不就是泥灰岩,石灰岩这些矿石嘛,长阳郡内大山林立,崇山峻岭延绵不绝,难不成还找不到这样的矿山,你太平郡的水泥坊生产出来的水泥现在只能供军用以及越京城等重要的郡治,那我自己来干。
发动全郡的人去寻找这种矿山,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向南不仅找到了矿山,而且蕴藏还相当丰富,现在,他需要的只是开水泥坊的钱和大匠了。
大匠可以去太平郡挖,而钱,就着落在海事署身上了。
原来还在发愁怎么向宁则远开口,得,一顶官帽子从天而降砸在自己头上,这一下子啥都解决了,要我这张老脸替你扛着唾沫星子,那你总得拿出真金白银来吧。
所以这一次,马向南来向宁则远要钱,是要得理直气壮。
“马老,您放心。不就是开一个水泥坊的钱嘛,我们海事署出这钱了。”宁则远相当爽利,拍着胸脯下了保证。“您啥时候开工,我啥时候给钱。”
马向南是眉开眼笑,“马上就可以开工,眼下冬季,闲人正多,先将工坊建起来,一应所需都准备好,明天春上就有第一批水泥生产出来。”
“没问题,等我回到葫芦岛,马上就能给您拨出钱来。”宁则远对于这位来替自己背锅的老人,是有求必应的,再说这也不是私下交往,都是为了国事。
马向南的确是一个值得他尊敬的人。
“马老,其实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发财的门路,就不知马老有没有兴趣?”宁则远压低了声音道。
“什么门路?”马向南又惊又喜。
“这一次去京城,陛下说了,准备放开海贸,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一块市场。”宁则远道:“马向,可以想象得到,接下来,大明只怕会有一股全民航海做海贸的热潮了。”
马向南一惊:“我怎么不知道?这样一来,你这海事署可就不像以前那么赚钱了!”
“这还只是陛下的一个想法,还需要和政事堂商量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不过陛下说了,海贸的税收仍然有海事署负责,收到的税钱,仍然供海事署使用。”宁则远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最迟不会迟过明春法令就会公布了。”
“你的意思是?”
“马老,不管干什么,抢在最前头的人,总是能赚到最大一笔而且能确立在这个行业里的优势。”宁则远笑眯眯地道:“这个消息,我可还没有与任何人说起过,因为海事署内部也还要为此进行相当的一个调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