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显成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但这个大将军,终归是保不住的,最有可能的便是被锁拿进京问罪吧,只是不知道来接替自己的人是谁?
不管下场如何,郭显成仍然在有条不紊地按照着他的思路在布置着接下来的防守战略,主力会一路后撤到大凌河,沿河设置阵地,其它的部队则分散在黄州,秦州,剑州,每一个率部离去的将领,郭显成都会亲自接见,无一例外的都是命令他们回到这些地方之后,立即招募军队,扩大军队规模,然后在明军到来的途中,或主动攻击,或据城而守,总之,他们的存在,就将会是对主力部队的最大的支援。
曹云是马上皇帝,对于他的布置,当然一眼就能看透。同时郭显成也清楚地知道,他的不得已的撤退,皇帝也能看清楚,所以这些布置在接下来必然会得到皇帝陛下的支持并且贯彻到底,但这并不能减轻他的罪责,从政治之上来说,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溃败,必须要有人负责,以此来稳定军心民心,自己,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人选了。
守住宣恩,就是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直到潞州失守。
郭显成知道,倔强的易红元会和甘伟一样,即便是死,也不会向后撤退的。
易红元压根就没有想过死守潞州城,梅县一战的结果,很清楚地告知了他,在天上的飞艇,地上的无数大炮的明军火力面前,困守城内,便只有被地上按在地上死命地揍,纵然自己还能拼命地挥拳蹬腿挣扎几下,但结果却不会有什么改变。
守,肯定是守不住的。
唯有进攻,才会有一线生机,就算是进攻输了,也不过是结果稍稍提前而已。所以在周济云的大军刚刚抵达的当晚,易红元便悍然率部出击。
周济云作为资深大将,当然不会不防着敌人会趁着自己立足未稳的偷袭,不过他料错了一点,那就是敌人出城偷袭的规模。
潞州郡守易红元倾巢而出,三万潞州兵在这个风雪之夜,竟然是全都出了城向着明军大营涌来。
这就大大地出乎了所有明军将领的意料之外了。敌人有坚持可供坚守,居然这样全力出击,完全就是准备做一锤子买卖,不成功则成仁啊!
黑夜之中,飞艇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后营中的飞艇,虽然此刻都紧急起飞,但因为恶劣的天气以及夜色的笼罩,他们能做的已经很有限了。
因为对于敌人进攻规模的判断失误,在战事初期,齐国军队是占据着绝大的优势的,周济云布置在大营前方防备敌人偷袭的军队,被连接突破阵地,齐军主力,直奔大营而来。
杨致倒是快活无比,他将军队的指军权尽数交给了周济云之后,自己虽然挂着一个副将的头衔,其实真正完全归他指挥的,也就是由许三妹统带的三千骑兵和一百个贴身侍卫了,战事一起,他便悄无声息地脱离了自己的亲兵营,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许三妹急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像杨致这样的武道修为,在这样的一个乱战夜晚之中想要摆脱他们,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
杨致此刻却正在夜色之中如鱼得水。他就像是一个游荡在战场之上的幽灵,专门瞄准着那些齐人的将领,不管是中级的还是高级的,只要是军官,他就去猎杀。
他当然会牢牢记得他平生的第一场大战,那时依仗武道修为高的他,兴高彩烈的冲入到秦军的军阵之中,然后险些被一帮子小兵给扎成筛子的惨痛往事,所以这一次,他是一沾即走,绝不停留。
而这一次的形式与那一次也时截然不同的,因为双方都是乱战。
齐国人乱战,是易红元有意为之,只有与敌人纠缠在了一起,敌人的火力优势便完全发挥不了作用。明军乱,是因为错误地估计了敌人进攻的规模而被齐军截成了一段一段的各自为战。
这样的战斗,自然是武道高手们最喜欢的模式。
很多齐军将领莫名其妙的便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被黑暗之中的杨致悄无声息的一击而亡。那柄薄如蝉翼的小剑在黑暗之中便如死亡的镰刀一般,收割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场骁将。
易红元领着一万最精锐的齐军在黑暗之中如同潜伏的老虎一般窥伺着战场,他准备在最合适的时候发出致命一击,看着战线一点一点地向着明军大营推动,他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有时候逆势而动,不见得就不会有好的结果,这一战,他并不指望能将明人彻底击败,但只要胜了这一仗,将敌人逼退几十里,那就是一场大胜,如果运气好一点,能斩获明军大将,那就是更好了。
两万齐军是他投出去的石子,他指望的就是这块巨大无比的石子能将明人的军阵彻底搅乱。
而此时,周济云却也在冷冷地注视着战场,在初期的震惊之后,他马上反应了过来,看似他在不断地投入着部队去打这一场乱仗,但在夜色之中,他也不动声色地聚集起了最核心的力量,等待着易红元的最后一击。
双方都知根知底,谁也别想占着太大的便宜,这一仗,最终看得还是士兵们的军事素养,这一点,周济云有着极端的自信。
现在,战场之上,双方都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只能是小范围的基层军官们凭着战斗经验在指挥战斗,在一个个小的局部取得胜利之后,再在稍大一些的战场之上获得主动性,最终形成席卷整个战场的优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