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州收回来了,银夏之地肯定是稳当当地拿在手中。而西夏也亡国了,该死的全都死了。
但收到这些消息的崇政殿中的大宋君臣,却没有一个能为此笑出声来。
给契丹人捡了便宜。自己用了多年的心血才削弱了西夏的国力,正与西贼进行最后的决战,契丹人却趁此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自家一直想要却没能打下来的土地一口吞了去。
赵顼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一直铁青着脸,连着多日都没有一个笑容。
不过盐州城的陷落,和一天后局势的转变,反过来到可以说是徐禧的坚持是正确的。至少吕惠卿这样在御前为自己辩护着:“若是盐州城能多守一天……只要一天,西贼将不战自溃。但城中守将守城不力,而城外援军又不能及时而至,故而差了这么一天。徐禧以下,数万将士因此殁于王事,闻者无不扼腕叹息。”
就是赵顼也能听得出来,这是把责任往种谔、高遵裕和逃出来的曲珍身上推。
在盐州城破之后,西贼随即因为契丹入侵而发生内乱。秉常和梁氏兄妹全都死于内乱之中,而种谔趁势挥军攻打。一场大乱之后,斩首数以万计。战乱二事接踵而至,嵬名一族在这之后已经什么都没有剩下了。仁多零丁、叶孛麻还有李清,非嵬名氏的党项部族和汉军,则全数投降,之后还帮着清除嵬名家逃散的兵力。
这一战中,种谔就算是捡了便宜,也是有功的。三万多斩首,即便可能源自于杀降,但终究是立国以来,数目最多的一次战果。而面对西贼的阻截,高遵裕和环庆军一触即溃,种谔好歹还冲了过去,差了一天,的确让人悔恨,心中堵得慌,但就此降罪有功的种谔,却是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如果依照韩冈、种谔等人退守银州、夏州的方略,由于距离一下远了三百多里,需要调集更多的粮草,西夏出兵的速度便快不起来。一拖时间,契丹人渔翁得利的机会也就小了一些。即便他们还能捡个便宜,可大宋官军这边,损失决不会有盐州城那么大。
因为坚持驻守盐州,派出去的京营禁军伤亡惨重,这些天来,城中日日有人出殡。皇城司每日的汇报中,提到了许多。
病容未消的清瘦面孔上是难以舒展的愁眉,赵顼叹了一声:“现如今,西夏亡国。韩冈请求出兵收复旧丰州,及屈野川一路,以防给辽人占据。不知诸卿有何意见?”
“诚如韩冈所言。”吕惠卿抢先说道,“屈野川乃云中锁钥,一旦占据屈野川,河东西界便可延伸至大漠。只要防住北面来敌,河东路便可以安居无忧。”
王珪并不开口,如今在政事堂中,存在感越发的薄弱起来,完全的融入到三旨相公这个角色中,将自我完全放弃。揣摩着赵顼的心思,全力支持。并不像吕惠卿那般高调。
他一力主张的西北一战,虽不能说劳而无功,但收获远远不及预期,而付出和损失的也远远超出预计,尤其是与辽国的收获和付出做过对比之后,更是让人觉得憋屈。之后,吕惠卿主张的盐州之战也损失惨重,若没有辽人相助,也是惨败的结果。
两场惨败之后,政事堂中肯定要换人了。但什么时候换,却还没有确定,外面的猜测都是西北局势抵定,那时候政事堂中面孔就要大变样了。
“万一惹怒了辽人……”元绛有些迟疑。
“那辽人就不担心惹怒朕?!”赵顼猛然间的爆发,让元绛不敢再多话。
在元绛看来,黄河西面、大漠东面的那一片地,有没有其实也无所谓。又不是多富庶、多肥沃,仅仅是黄河西边的荒地,让河东的西侧得到一个缓冲,挽回一点颜面而已。相对于兴灵、银夏的争夺,战略意义差得很远。
其实河东本来就有黄河做屏障,黄河之西的土地,荒芜、贫瘠,不过是添头。但在现在的情况下,能挽回一点颜面就是一点。总比给辽人占尽了便宜,自家却毫无还手之力要好。
“韩玉昆是有耐性,眼光好,能等到这么好的机会。”从崇政殿出来后,元绛轻声赞着韩冈惯会捡便宜。
“也许,西府之中很快就要多上一位新人了。”吕惠卿笑着回头,“是吧?子厚。”
“嗯,多半如此。”章惇言简意赅。
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三)
两个月前,章惇重新回到了枢密院中,担任枢密副使的职务。这是战争给他带来的红利。
前方的战争,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堂。但同时,也需要有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统帅、精通兵法的文臣,坐镇在枢密院中。
章惇的机会原本是王韶的,毕竟章惇本人的领军经历全都在南方。不是在荆南、就是在广西。而王韶在西北威名赫赫,又深悉当地局势和一切情弊,远比章惇更为适合在枢密院中辅佐天子。
可惜王韶病死的不是时候。若其不死,枢密使都有机会,有军功又是进士,声望又高,而且还有长达五年的枢密副使的经验。令人遗憾的,他走得太早,否则吕公著都很难再安坐在西府之中。
除了章惇之外,枢密院中的人事并没有发生变动,政事堂中的成员,这几个月来,也没有什么改变。不过等到战争结束,两府之中当都会有一个大的变动。政事堂和枢密院,不知要换上几张新面孔。
韩冈镇守在河东,稳定了北方局势。又有葭芦川的大捷,加上他之前的功绩早就有进入两府的资格,呼声当是最高的。若再给他收复了丰州,不入西府就说不过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