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现在,私习天文的禁令依然存在。但对于他们这等以博通而知名的高品儒臣来说,所谓的禁令有等于无。苏颂和韩冈也只担心才颁布不久的千里镜禁令,而不会去担心一百年前由太宗皇帝颁布的禁条。
“这样好吗?毕竟是子容兄发明的。”
“有什么不好的。而且比千里镜更贴切。按宣夜说的说法,日月星辰都在亿万里之外,区区千里,又能看得到什么?”
苏颂收起图纸,“不过望远镜还要玉昆你的支持。京城中的匠师,还是你说话管用。”
“刊载在《自然》上如何?这第一期必须要有个重头戏,这望远镜可比我那几个小实验的分量重得多。”韩冈说道,“虽然不能画出详图,如果只是说明一下原理,当不会犯忌。”
苏颂沉吟了一下:“也好。”点头后,却又道,“不过玉昆太自谦了,光是明晰空气的组成,就不是望远镜能比的。氧气、氮气……造字造词,却又贴合无比。玉昆,你可是夙慧天生啊。”
韩冈摇头苦笑,“不敢当。”
要不是没办法,他也不想欺世盗名。剽窃诗词,他当然是不屑于此。但一干理论和发现的名声,伪托于谁都不方便,只能用自己的名望来压阵,才是最方便宣扬和推广的手段。
韩冈和苏颂这段时间正在筹备一个期刊,刊名为《自然》。名义上是为了更好地搜集药典上的资料,吸引天下识者为之参赞。但实际上,天文地理、自然万物皆可以包容进来。
初定是一季一期,日后随着投稿的人多了,也可以渐渐缩短时间。若是能在全国的范围内,促进沙龙形式的科学研究团体的出现,绝对比韩冈在这里一个人殚思竭虑要强得多。
到了明年上元节后,《自然》就要正式发刊了。原本是准备凭借韩冈帝师的身份,来对抗赵顼对新学的偏袒。但现在天子病重垂危,那就更不需要担心来自上面的压力,气学的声势也将随着《自然》一刊的发行,慢慢涨起来了。
随着暮鼓,放衙的云板声响了起来。
苏颂站起身,“好了,这件事就先这么定下吧……玉昆当还有事吧?”
韩冈点了点头,他要去城南驿一趟,见一见王安石。
既然天子给王安石封了平章军国重事的差事,肯定也已经给王安石赐了第。不过今天是不可能立刻就搬家。
有些事还要早一点商议妥当才是。
……
“三叔自请出外?”
也就在这个时候,了解到了昨夜发生的一切,面对韩冈的信口之言,赵頵终于有了反应。
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五)
赵頵自觉自愿地主动请外,为他的皇兄祈福,对向皇后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韩冈的话,向皇后知道多半是假的,就算再去问韩冈本人,他也绝不会再承认。但在心底里,向皇后还是怀着几分期盼,希望或许真的能感动上天。对主动去祈福的赵頵,顿时就更添了几分好感。
不过嘉王赵頵的这一手,虽说是把自己从世人的非议中给摘出来了,但也是将他的母、兄逼到了墙角边。
皇城司的石得一刚刚来禀报说,今天京城市井之中,在昨夜所发生的一切传播开来后,皆在评说太后太过偏爱次子,不顾惜长子的性命。拿郑伯克段一事作比较的不多——毕竟对普通人来说很生僻——但虞舜为其父和弟弟所害的故事,倒是有人说了不少。有关尧舜的故事,市井小儿都是知道的。而且随着消息的扩散,太后和二大王的声望只会越来越低。
“太后现在怎么样了?”向皇后问着身侧的内侍。
蓝元震弓了弓腰,“回圣人,方才保慈宫来人禀报,说是太后还是没有用膳。”
向皇后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吩咐道:“去请蜀国公主入宫,让她好生劝劝。官家还要脸面呢……”
太后自昨夜拂袖而去后。今天在保慈宫中谁也不见,连饭都没吃,一直都在哭。说起来向皇后也不觉得她的姑姑当真会为了一个二儿子,坐视长子病死,长孙夭折,现在的哭泣,更是伤透了心的缘故。但谁让太后昨夜没有将那位二大王赶出京去,这是向皇后永远也无法原谅的,更不会为她在世人面前辩解。
雍王赵颢则是被班直押回了府邸,向皇后恨不得他早点死,但又怕他当真自尽,坏了天子的名声,所以还派了金枪班继续留守。
这两位现在在京城中的名声已经坏到了极致,向皇后也并不是太担心事情还会有什么反复。
但太后毕竟还是太后,皇宋以孝治天下,太后的身份在这里,终究还是不可能拿她怎么样。现在将她近于软禁地派了亲信班直护卫保慈宫,一时间虽不会有太大的风波,但日后未必不会有人同情。
到底该怎么处置,还真是难办。
向皇后头昏脑涨的,不知道该拿她丈夫的母亲和弟弟怎么办才好。无论如何,她都不想看到丈夫的名声被拖累,但她更不想看到赵颢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甜香的赤豆羹喝在嘴里,一点滋味都没有,口中只是发苦发干。
她并没有则天皇后的决断,也没有章献皇后的手腕,更没有继承她曾祖父向敏中向文简的才华,仅仅是个普通的妇人,平日里勾心斗角的对象也不过是她丈夫的嫔妃而已,哪里应对得了现在的局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