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学不会异论相搅的确是好事,但变成对韩冈言听计从的情况,可就让几位宰执心中不舒服了。
蔡确轻叹了一声,问几位同僚,“韩玉昆发来的奏表到底该如何处置?皇后殿下肯定要问,好歹得有个章程出来。”
绕了一个大圈子,终究还是逃不掉这个难题。
韩绛一番思前想后,最后道:“就照例发在邸报上吧。”
他回望蔡确,蔡确微一沉吟,点头道:“也好。”
“子宣、邃明,你们看呢?”他又问着曾布和张璪的意见。
两位参知政事点了点头,投下了赞成票。
来自边关的军情,如果是有利于官军的,通常都会如此安排。如果是大获全胜,飞捷入京的话,更是要入告太庙,或是在文德殿上君臣共贺。既然韩冈本人没发捷报,那就当成是普通的有点战果的军情,在邸报上向下通报便是。
先等等看吧。
政事堂中不止一人这么想着。
……
“辽贼退得还真是干脆。”蔡京笑了笑,右手轻抬,示意来通报消息的耳目退了下去。
乌台中的御史们,可谓是整个京城中,对小道消息最敏感,同时也消息最灵通的官员。其中身为侍御史的蔡京得到河东制置使司的奏报内容,连同宰辅们的决定,也不过隔了一个时辰而已。
从通进银台司和东西两府中传出来的消息很是夸张:辽贼在太谷围城一夜,贼众多有伤亡。又因为援军随之北上,便闻风而退。又用计火焚城外南北二市,没于火海的贼众数以千计,在烈焰中尽为飞灰。
同属台院、又问蔡京知交的强渊明摇着头:“都不知那一份奏报到底掺了多少水,要打上个几折!”
“若是别人说来,也就一成两成可信。以韩三的性子,对半折吧。”蔡京边想边说,“烧死烧伤以千计,多半是假,事后斩首则肯定为真。韩三领兵多年,倒还不至于犯这样的错。”
上报的战绩通常都是尽可能往天上吹,一方面是说着好听,另一方面也是助长声威。反正实际上的功绩,基本上还是以斩首来评判——守住城池是功劳,逐走辽军也是功劳,但功劳大小,端得还是看缴获——吹得再厉害也没用。斩首是不可能作假的,缴获的军器也做不了假。至于击败的敌军数目,十倍八倍都是可以吹的。
其实蔡京对奏报中掺了多少水并不关心,他在意的是两府对整件事的处理意见。
赢终究是赢,可终究还是因为揣摩不透韩冈的想法,这让两府不敢将战果以捷报的形式向外公布。要是两府真的敢做,还不如立刻大张旗鼓地去宣传,将韩冈架在火上来烤。
“不过我倒觉得那样反而会让人以为宰辅们沉不住气,韩冈都不当回事,他们却拿着当宝,一个对比就显得有失宰相的身份而不够稳重了。”强渊明说道。
“……或许都有吧?”
蔡京眉峰深锁,强渊明的话一下点醒了他。韩冈的随意之举甚至让其余宰辅都为之气短心怯,不敢有所异动。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韩冈的一举一动,连宰辅都要仔细去揣摩了?
等他挟大胜而归,那朝堂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
“想法?”韩冈放下望远镜,回头对留光宇道,“没有!不过就算没有捷报,士卒的赏赐不会少,真正没落到好处的只是我而已。”
“那枢密你何须如此?!”
韩冈笑道:“等收复了代州,再向天子报捷不迟!”
留光宇很疑惑道:“枢密何必如此自清?”
韩冈笑了一笑:“我来河东所奉王命为何?”
“收复河东。”留光宇没有二话。
“那么差遣呢?是太谷知县吗?”
“……下官明白了。”留光宇向韩冈行了一礼,赶快去做他的事了。
目送了留光宇离开,韩冈则在营中冷笑着,重新举起千里镜,对准了远处的寨墙。
“大家都别闲着。”
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三)
当入寇的辽军退回了石岭关和百井寨一线,北上的宋军也随之陆陆续续抵达了百井寨外。
从太原往石岭关的一路上,车马军民川流不息,将太原府中积存的粮秣、军械向前线运去,一直抵达距离百井寨五六里处的大营中。
“王子难做得不错啊。”章楶手握着厚厚的账籍,望着一辆满载着干草的马车停在了营地一角的草料场外。大营中一处处粮囤草垛都是这几日送来的,“这才几日工夫,就已经存满了半月的口粮了。”
在一旁并肩而立的黄裳笑说着:“使功不如使过。王天章正是要待罪立功的时候,哪里敢懈怠半点?”
章楶瞥了黄裳一眼,这个口气可真够大的。
身为枢密副使的亲信,天章阁侍制当然不足以让黄裳有多少畏惧。但章楶还知道另一件事,之前王克臣为了脱罪,可曾遣人带了厚礼走了黄裳的门路。黄裳这般口气,也不知有多少是因为此事的缘故。
“不过人皆有所长,王子难虽然临兵事稍有不足,但转运输送、治政理民皆是其长处,枢密用人用得好,留他一条路,反而平添了一份助力。”
章楶持平而论,并不附和,也不否定。可黄裳没多想,而是点着头,和章楶两人目送着一队又一队的小推车满载着各色物资,进入了大营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