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有更好的进路,谁还会去冒风险去投军?
冯从义知道,关西士林中,已经很多人已经赌在了他的表兄身上。
只要韩冈有需要,自然会有人愿意帮忙。若是韩冈点火,自会有人去扇风。若是韩冈要放水,自有人去掘堤。
有此为凭,加上皇后的看重,韩冈回京只是时日问题。
从会馆回到在京置办的宅邸,冯从义很安心地让下人去整理礼物,收拾好后便去韩家的府上拜访。
“四郎,这是枢密昨日的奏本。”冯从义随身的家丁悄无声息地进来,递上了一片纸页,然后躬身退下。
冯从义拿起来只扫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
与外国使者的对话可都是要记录并上报的。韩冈与张孝杰的对谈走得正常的驿传,经过十余天后,终于抵达了京城。
天下奏章,基本上都要经过通进银台司——其“掌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及寺、监、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具事目进而颁布于中外”。通进银台司下属的通进、银台两司的吏员几乎都有这样的本事——一眼看到几千字奏章中的重点,并牢牢记在心中。
比如哪路旱,哪路涝,或是朝野内外哪个的官员被弹劾,又或是哪位的官员受到了荐举,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情报,记下来后都可以拿出来换钱的。有的是人拿钱来买。
地位越高的官员,他们奏章中蕴藏的价值就越高,韩冈的奏折当然是属于价值最高的一部分。
之前的奏章,韩冈举荐了一批幕僚。不过还留下了很多空缺让在京的候补官员争抢。具体的官缺,是很多人想要的。
韩冈最近的这一封奏章,并不是让人关心的官阙问题,不过这封奏章传出来的信息更加让人不由得悚然一惊。
大宋万里疆域,竟然快要不敷使用了。人口日多,而田地不增,长此以往,的确免不了韩冈所说的那一个结局。
牛痘,是救人,还是杀人?
耸人听闻的题目,转眼就在冯从义的脑中闪过。如果以此为题,这一期的报纸,肯定会卖得很疯。
“这是投石问路……不对,是兴风作浪。”
韩冈投进水里的石头太大了,已经不是问路的路数了。
竟然当着辽国宰相的面说出这番话,看来无论宋辽,哪一国的朝堂都要乱一点或许才符合他表哥的心意。
韩冈的一番话,使得两国未来的国策都要受到影响,甚至点明了日后大宋将会大举扩张。
指点江山都到了这一步,究竟是召他回来,还是不召?
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
起来的时候,王安石先拉开窗帘望了望天色。
透过新近装起的玻璃窗,看不到天上的星月,黑沉沉的一片。当是阴天无误。不过打开窗后,迎面而来的风很是凉爽,没了前两天让人烦躁的暑热。
吴氏被王安石的动作给惊醒了:“今天要上朝?”
“是要上朝。”王安石叹了一声,转过身来,“你再睡一会儿吧。”
“哪里还能睡得着。”吴氏也起来了,叫了外屋的使女进来服侍更衣。
换上了朝服,匆匆用过粥饭,来到院中,王旁和出行的元随队伍已经在等着了。
“大人。”王旁上前问安。
他很早就起来了。这段时间在粮料院只挂个名,实际上主要的工作还是管家。家中迎来送往的大小事宜,都是王旁来处置。至今也没有上朝的资格,不过他要为父亲王安石准备,上朝日时还是免不了要早起。
小心地服侍着父亲上马出门,王安石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二姐今天要带钟哥、钲哥回来,别忘了准备了。”
“二妹妹昨天就派人来说过了,这两日暑热,就不让钲哥他们过来了。”王旁纳闷,自家的父亲怎么不知道,“今天下午就二妹妹自己来。”
王安石愣了一下,脸色又黑了两分,这一回闹得,连女儿都生分了,“你娘知道吗?”
王旁小心翼翼地看了王安石一眼:“就是娘昨儿说给儿子的。娘还说这两天去常乐坊那里看看。”
王安石心情更坏了,他没想到吴氏竟然绝口不提,“辽人多诡诈,且河东北方诸郡人心不稳,只为这一事,玉昆就得多留在那里几日。”
他也不知是在向谁解释,说了两句,摇摇头,挥鞭驭马往皇城去了。
夏日的朝会比起冬天来,要让人感觉好很多。
不仅仅因为不用冒着凛冽的寒风,也因为只有清晨时才有的凉爽。
迎面而来的凉风,尽管带着城外铁场的烟火气,王安石胸中的郁闷也为之消散了些许。
王安石为平章军国重事,其位权柄极重,军国重事无不可以与闻,故而之前被约束到五日一入朝视事。
不过在战争期间,王安石则日日上朝主政,实际上已经把军政之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不过战争结束之后,他又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并没有恋栈权位的意思。
不是因为觉得麻烦,而是心怀愧疚,所以尽量避免多去见赵顼——每天宰辅们都要入宫探问,王安石正是为此才不愿意多去朝堂。
他能得到今日的地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一直以来的抱负,都是当今天子重用他的结果。现如今却要将国事欺瞒,纵然有着充分的理由,但心中还是免不了有着沉重的负罪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