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宰执天下_cuslaa【完结】(2286)

  所以要尊王攘夷,明华夷之辨。既然武力上不能胜人,就在文治上来个精神胜利法好了。我打不过你,但我可以鄙视你。

  世传王安石不喜欢《春秋》,但确切点说主要还是不喜欢《春秋》三传,认为《春秋》自鲁史亡,其义不可考。后人传注,纯粹是“一时儒者附会以邀厚赏”,“决非仲尼之笔也”。

  故而当王安石的学生陆佃、龚原打算为《春秋》做注,仿效孙复等人,王安石就直接批评说是“断烂朝报”——这说的是陆佃、龚原所作的注解,可也足见王安石对《春秋》的偏见。就是现在的国子监,课程中也没有春秋一科,国子博士中同样没有春秋博士。

  不过对于程颢所言,他也是没有什么好批驳的。孙复对《春秋》本经的重新诠释,在此时儒林,已是士人为研习《春秋》的重要传注,只比《公羊》《谷梁》略逊——仅仅比不了《左传》——不管怎么说,至少尊王攘夷四个字没有多少人会质疑。

  “夷狄者,禽兽也!人所共知。可论事,当据于实,本于理,方可谓之正论。韩冈敢问伯淳先生,为什么说夷狄是禽兽?道理何在?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

  没有论据和合理的论证,怎么将夷狄和禽兽挂上钩?并不是每家夷人都会跑来打劫中国,也不是每家蛮部都有子蒸其母、兄亡收嫂的习俗。

  华夷之辨,是儒家治平的关键。人与禽兽之别,更是世界上每一个哲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程颢对人禽之别、华夷之辨的观点,是人至中至正,合中庸之道,若有偏,那就是禽兽、夷狄了——“中之理至矣,独阴不生,独阳不生,偏则为禽兽,为夷狄,中则为人。”

  但在经辩上,却不能这么说当年张载在洛阳设虎皮椅讲易,程颢与程颐登门挑战,一战成名。经验十足。他很清楚,经辩胜负的关键是不要在对手之前露出破绽,持论要正,论述要稳,不要求新求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待对手犯错。

  所以他选择了很大路,在儒者中又无可辩驳的回答:“有礼者为人,无礼者禽兽。”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这是晏子春秋中的话。基本上是儒家的共同认识。

  蔡卞则更放恣一点:“‘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而父子聚麀,也就无礼如禽兽了……难道枢密不这么认为?!”

  “什么叫父子聚麀?”皇后小声地问身边的大貂珰。

  刘惟简张口结舌,出了一身白毛汗,将蔡卞恨到了骨头里。被皇后狠盯了两眼,低低地颤声解释了两句。

  向皇后乍听,刹时白皙的脸上一片红晕,直烧到了耳朵上,隔着屏风,怒瞪了蔡卞一眼。就是出自圣人的《礼记》,也不当在太子面前说。蔡卞茫然无知,仍是正盯着韩冈。

  “那只是表象,且并非人人如此。天下蛮夷千万,都有这般风俗吗?”韩冈瞧瞧赵佣,再看了眼屏风,有小孩子和女人在场,不好多说,“在韩冈看来,自然中之芸芸众生,无论动物,植物,遵循的道理唯有一条。这亦是人禽之分、华夷之辨的大关节。”

  牛皮吹破天了。吕大临强忍住没冷哼出声。

  韩冈的说法,等于将历代辨析华夷之别、人禽之分的论述全都否定了,就连《礼记》都一口气都贬到了底,口气之大,都让人想到井底的蛤蟆。

  王安石心生,也觉得未免韩冈未免说得太过了。芸芸众生,除人之外皆从一理。

  大言不惭。这是蔡卞的想法。

  “莫不是生老病死?”

  “此四事,何人可例外?”

  蔡卞恨自己嘴快,进士出身,又进了馆阁,只是被韩冈气糊涂了,一时气话脱口而出。韩冈却没多理会他,只反问了一句,并没追击。

  程颢心思一动,神情更加专注起来。韩冈的性格,他很了解,没有充分的把握和自信,不会将话说得那么满。

  “是什么?”宋用臣代天子发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殿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咀嚼着这简单的八个字。

  宋用臣觉得这两句意思不是很难理解,可看似浅近的文字里不知为何却让他有一种十分沉重的感觉。

  不止他一个,其他人也都沉默着,思考着。

  或许大部分都是在寻找其中的错处,但他们的确都还是在认真思索着。

  “天择……何为天?”王安石第一个打破了沉默,质问韩冈。

  “自然也。”

  韩冈当然不会去指望自己点出了八字真言,王安石、程颢能纳头便拜。挑刺是正常的,但在后世流传百年,被称为信达雅典范的译文,怎么可能在仓促间便找出毛病来。如果有问题,也只会是韩冈自己身上——准备不足,学问不精。但韩冈为了今天,已经准备了很久了,而且他只要列举事实,就能证明自己的正确。

  “何为竞?”

  “逐也。”韩冈停了一下,换了一个更合适的词:“挣命!”

  宋用臣轻噫了一声,没有比这个词更贴切的了。挣扎性命在旦夕之间,难怪让人感觉沉重。

  本想跟着出来驳斥的蔡卞也一时失语,没想到韩冈会有这个回答。

  “自然之中,天生万物,若不能适应环境,那就只有被淘汰,死路一条。”韩冈抬手指外,朗声道,“庭外之槐,每年结槐子以万计,能发芽成树的也许一颗都没有。山上的大虫,健康时纵然能雄踞山岭,可一旦老病,追逐不上猎物,就只有饿死。山中麋鹿,往往为狼群追逐,逃得慢的就会落入狼口,跑得快的方能活下去。自然万物,芸芸众生,无不在挣命。有多少能像华夏之人,老有养,病有医,安居可至寿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