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半信半疑,而全然不信。
但这个不久,的确“不久”得可以。
次日开封府急报,刑恕自尽身亡。
刑恕。
苏轼当年在乌台诗案之后,虽没有受到重惩,但与他书信往来的许多朋友,包括司马光等人在内,都被朝廷课以罚铜。这样的处置,让旧党再一次明白了何为国是?也让苏轼的朋友一下少了许多。
这一次苏轼被卷进大逆案中,许多人都大喊侥幸,若不是之前的乌台诗案,使人不敢与苏轼结交,这一回大逆案,不知会有多少人被卷进去。
而曾经游走在诸多旧党元老门下的刑恕,他在洛阳,远比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的人面要宽广得多。
只要他还活着,洛阳元老就不能安寝。天知道,刑恕的口供会被用来做些什么?以他们在政坛上多年的经验,也不难想象他们的政敌到底会怎么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现在沈括、章辟光两人把持了审判和羁押之权,生死都在韩冈手中。
刑恕的猝死,让人怀疑其其中是否有黑幕。但身在政事堂中,没人敢将这份嫌疑宣之于口,就连张璪也只能改骂程颢:“程颢教出的好徒弟。幸好没有让他继续教授天子。”
张璪的发言稍稍冷场。赵煦做了什么,天下间已经无人不知了,“幸好没有让他继续教授天子”这一句,恐怕是说晚了。
急忙补救,张璪立刻便道:“程颢所学不正,故而才会教出刑恕这样的弟子。”
韩冈脸色有些难看。
虽然与道学分道扬镳,但韩冈对程颢的尊敬依然未改。现如今程颢为刑恕所连累,让程颢本人安然无恙简单,可免不了在各种场合为人讥嘲。韩冈不在乎道学,但若是程颢被人讥嘲,韩冈坐视不言,未免有忘恩负义之讥,而且这样憋着的话,他心里也不痛快。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缢死。圣人早有先见,夫复何言?”
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二)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缢死。韩大参倒是与当年的石参政一般的爱说笑话。”
“平常见参政,都是望而生敬,没想到还有如此诙谐的一面。”
“这下大程便能安然脱身了。谁还敢说他是教坏了弟子?”
“圣人门徒三千,能称贤者不过七十二。总是圣人门下,也免不了有不肖之辈。何况韩参政都曾在大程门下求学,抵得过十个刑恕了。”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的是“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讲的是教化的重要性。韩冈一句谐音的缢死,倒把圣人之言,与刑恕之死给挂上了钩。
许多时候,一个笑话往往比义正词严的驳斥更有用。因刑恕而来、围绕在程颢周围的议论,在韩冈的一句谑语下烟消云散。
站在开封府狱前,大理寺少卿李达倒是很佩服韩冈。不是为了韩冈尊师重道的一面,而是为了他的心狠手辣。
刑恕若是想要自杀,早就自杀了。时至今日方才在开封府狱中自尽,要说没有黑幕,也要人相信。而眼下控制着开封府内外的,正是韩冈一党,幕后黑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可知道谁是幕后黑手,并不代表需要说出来。
任官在大理寺,平冤狱、断积案,这是李达的本职工作。但李达不觉自己有必要为枉死的刑恕喊冤,也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出头与韩冈为敌。
应付过去就是了。
李达想着,与开封府判官章辟光,继续谈笑风生。
李达与章辟光说笑了一阵,紧闭的开封府狱大门终于从内部被打开来。
木制包铁的大门厚达三寸,高近丈许。不知是上足了油,还是为了这些天进出频繁的人众,重新整修了一下,开启时没有一点声音,静静地将门后的世界展示了出来。
大门在李达等人面前敞开,一股腐臭阴湿的风便扑面而来,几声惨叫若有若无,从监狱深处传入人们的耳中。
站在门前,向内望去,入口后深深的长廊黑洞洞的,仿佛聚集了无数冤魂的巢穴,让人望而却步。
大理断刑少卿李达,毫不犹豫地抬起脚,走了进去。
大理少卿分为左右两人,左断刑,右治狱。断刑少卿决断诸路狱案,治狱少卿则推治刑狱。
这一次的大逆案,太后交由开封府审理。在开封府审结上报之前。刑恕好歹是重要的犯官,他的口供关系到整件案子的内幕。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自缢,大理寺不能视而不见,李达便是被派来查验其尸身,到底是自尽,还是被人灭口。
开封府的仵作早写好了验尸的单据,李达也看过了。在发现刑恕自缢后,仅仅是将他解下来试图救治,发现没救之后,并没有搬动尸体,而是立刻上报。
这是开封府上报的内容。一层层地传递,一直抵达了御前。
但这些文字,他是一点不信,他只信自己的眼睛。
狱中廊道两侧牢房,塞满了男女老幼各色人等。
整个开封府狱,已经为大逆案的相关人犯及其亲属所填满。因其他罪名而被拘入开封府狱的囚犯,则全都转移到另外的地方。
牢房明显经过了清理,但多年积累下来的腐败气息,却残留难去。
看得出来,里面的犯官家眷至少没有受到通常犯妇在狱中受到的侮辱,饮食上也尽可能地做到了洁净卫生——若是无罪开释,便能留下一份人情。就算最后被判抄家灭族,官宦人家的妻女也都会没入官中,若是在开封府狱中留下无法治愈的伤害,教坊司那边少不了会闹上一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