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韩冈透露的一干细节,让他震惊不已。
没想到从一开始,韩冈就在为如今的局面做打算。
从李承之的角度来看,韩冈的方略对自家没坏处,甚至有好处,但对朝廷的统治却没什么益处。
予士人以议政之权。
但何为议政之权?
人多嘴杂,治政上只会添乱。
一旦韩冈之策得到施行,朝廷政令就会越发地难以执行下去。
可只要看看如今议政重臣的声威,还有朝臣们的羡慕,就知道韩冈的计划必然会实现。
最有可能反对的人,一个不能理政,另一个也不能理政,三位宰臣齐心合力,又能深得失心。
“枢密,时候差不多了。”身边的亲信轻声提醒着。
李承之随即起身,整了整衣袍,举步出厅,“去政事堂,不要让人久等了。”
……
保慈宫中,赵煦正在外殿抄写着金刚经。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笔都一丝不苟。
虽不是用舌血,但每个字看起来都是凝聚了赵煦全部心力。
即使笔画再多,赵煦都没有草率。
一部金刚经只抄写了一半,宫中的里里外外就有天子一片纯孝的赞许。
赵煦得此回报,自然是更加用心。不管心底是怎么想,他都会将面子上的功夫给做好。
不得不说,太后的重病让宫中人心涣散,而她现在所使用的药物,更是将她逐步推离权力的宝座。
失去了掌控天下的能力,原本因权力聚集在她身边的人,自是如大树倾颓,使猢狲散尽。
一竖一勾,拿笔蘸了蘸墨水,赵煦换了一页继续抄写着。
现在还有苏颂、章惇和韩冈在外主持朝政,镇压人心,在内还有王中正和章韩党羽统领禁中兵马,他不能不小心从事,也必须有耐心。
韩冈那个贼子,更是在等待王舜臣回来。
一旦那个凶星回京,韩贼必然会以其为刀,大肆屠戮朝中忠臣。
只要再忍一段时间,每天都如常上朝,待所有人都对太后的病情失望,又习惯了自己独自御殿,赶在王舜臣回来之前,就可以轻易赢下此局。
一点,一横。
赵煦的笔在纸上留下一个个端端正正的小楷。
自己是皇帝,正如那一位与自己联络的忠臣所说,一切都是名正言顺。
除非韩贼能当机立断,废掉自己。可他既然去招王舜臣,就绝不会在王舜臣回京之前动手。
朝廷养士百余年,赵氏的人心绝不会因为几个乱臣贼子而在数年中沦丧殆尽。
只要自己能够稳得住,乱臣贼子就无计可施,否则韩冈为何要调走表兄,调回王舜臣?
可见就连他的表兄都不支持他!
人心向背,乱臣贼子如何能蒙蔽得了天下士民之心?
“官家。”
一位小黄门进了门来,走到赵煦身边,附耳低语。
对这位小黄门的耳语,赵煦身边的内侍已经视而不见。
但赵煦听了之后,手中的笔一抖,刚刚写好的一页纸就此作废。
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
赵煦脑中尽是回响着这四个字。
“招议政重臣于东府。”
赵煦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乱臣贼子!
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
杨汲气喘吁吁地走着。
望着前方依然漫长的道路,他连感叹的力气都没有了。
几乎每隔几天他就要走一遍前往政事堂的路,但就属今天最是仓促。
苏颂从政事堂遣人来将作监传话,可当时杨汲正好有事外出,待听说苏颂有请,已经是半个多时辰之后了。
一路上,杨汲走得匆忙,很快就变得气喘吁吁,下气不接上气,肋下也隐隐作痛,当是岔气了。
肋下越来越痛,杨汲的步子终于停了下来,随行的伴当连忙上来要搀扶,却被杨汲推开。
这里是皇城,被底下人搀扶着走路,不说丢人现眼,就是为了防备暗箭,也得自己走。若是被人暗算,说自己有病在身,少不得要惹一身骚。
要是皇城里面也能走马,那就好了。
杨汲喘着气,忍不住想。可理智立刻又告诉他,这是做梦。
那是宰相的特权,自己这辈子就别指望了,下辈子或许有那么一分可能。现如今,能在议政重臣的行列中待下去,那已经是万幸。
想要在皇城有代步,除非韩相公什么时候再突发异想,给皇城里面铺上一条铁路。
稍稍喘了几口气,杨汲又迈开了步子。休息了之后,脚底下却越发的沉了,仿佛又加灌了几十斤铅。
两百斤的体重,让他的肚子变成了一个球,也让杨汲变得不良于行。
旧年推行农田水利法,南北奔走主持淤田的时候,那可叫一个健步如飞。
现在这个榔槺身子……
杨汲哀叹着,边走边低头,也只有走起来的时候,才能轻松地看见双脚,站着就看不见了。
“还是减肥吧。”
杨汲想,前些日子,韩冈还建议过自己要注意控制体重,免得日后多病,减损寿数。
“大监!大监!”
身后伴当忽地几步走近,用力扯了一下杨汲的衣角,低声叫住他。
杨汲脚步一慢,就发现前面从玉堂方向拐过来几人,领头一人身着紫袍,却是翰林学士、同群牧使韩忠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